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调查研究
2025-04-19 | 所属栏目:来稿选登 | 点击:次
摘 要:信息时代,知识的组织和管理将直接关系到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能够使学习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完善,从而提高个人的竞争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奠定坚实基础。但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存储、知识的应用、知识的分享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大学生应当加强对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个人知识管理能力。 关键词:知识管理;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 1 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 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的需求分析 因为知识是无穷的,大学生不能以学习所有的知识为目标,要明确自己的知识需要,对自己进行知识需求分析,立足现状,分析自己的强项与弱势,兴趣与爱好,已有知识构成以及需要补充的知识,并与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结合,只要有了目标才能知道自己到底需要哪些方而的知识。 2.知识的获取 分析了个人的知识需求后,就应该去想方设法获取这些知识。对大学生来说,在知识采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表现在:(1)老师授课、学术讲座等;大学课堂教学比较灵活,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就某问题或某观点跟老师和同学展开讨论,这样有助于开拓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另外,参加学术讲座也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2)图书文献和数字化知识资源;高校图书馆的藏书、期刊杂志以及工具书十分丰富,而且数字资源是高校无可比拟的一项优势,这类资源或数据库更新快、数量大,获取便利。(3)技能培训;高校可以借助一些培训机构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如计算机等级证书等。(4)社会实践;实践是知识的重要来源。在实践中,一方面,可以向别人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深化。(5)人际网;人际网络是个人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在人际交往中可以获隐性知识,朋友圈越广,交往的人知识素质越好,获得的知识就越多。 3.知识的存储 知识采集之后,需要对自己拥有的知识进行整理,使其条理有序,即知识存储。为了长期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需要建立一定的标准,如学科分类、时间安排等等,保证个人知识体系的有章可循。同时,对一些如个人思想观点等隐性知识,也要及时有效整理,使其转化成为显性知识。 4.知识的应用 知识的应用就是把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如果获取的知识不能为己所用,那么知识的获取便没有价值。必需把获取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所能理解、掌握和使用的知识,才能发挥知识的作用。 5.知识的分享与知识创新 知识分享是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将个人拥有的知识积极主动地与别人交流,使个人的知识在交流中得到升华并实现共享。知识分享的过程也可以说是知识创新的过程。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观点,得到反馈,然后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得自己不断进步。 2 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本部分主要就大学生对“个人知识管理”的认识程度、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使用情况、知识的获取方式、知识的存储状况、知识的应用状况、对知识共享的态度及个人知识管理与创新的看法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对“个人知识管理”了解不多 在135份有效问卷中,31.7%的学生在接受调查前根本不了解,54.6%的学生大概知道,只有13.7%的学生相对熟悉“个人知识管理”。这个结果表明,学生对“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不太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个人知识进行管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2.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单一 在对调查者的结果统计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要管理个人的知识资源,需要运用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单一,90%以上的调查者只是通过office办公系统软件、SNS(社交网络服务)两种方式。对于一些功能强大的个人知识管理专用工具都不怎么了解。 3.知识存储无序,缺少条理 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时,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采用的知识存储方式是记在记事本上、以文档形式保存在电脑或移动存储等两种方式。但是,在进行知识整合时,只有少部分同学对获取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并且整理的频率较低。文档、视频、报告、书籍......,个人存储的知识超过了多少TB,但是分为了数十大类、上百小类,有的还设了好多个层级,查找所需知识的时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在信息的搜集上。 4.知识缺少应用,知识分享的积极性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