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档案载体材料的发展
2025-04-10 | 所属栏目:来稿选登 | 点击:次
摘 要: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档案,档案管理人员在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后,认为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将长期共存,档案管理应实行双轨制。档案的载体材料不仅是档案信息的承载物质基础,也是推动档案发展的物质动力。就我国而言,先后使用过甲骨、金石、简牍、绢帛、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作为档案的载体材料。因此笔者试想通过对档案材料的发展规律来探索研究档案材料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用计算机产生的数字化信息电子文件越来越被人们广泛认识和应用,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在档案管理中衍生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的应用需求,两者的共存、互相转化构成了信息时代人类记录方式的动态影像。 电子档案以其信息存储的密集、复制和利用的方便、获取信息的多样化、管理的高效性、查询的便利、更好地资源共享等优势成为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发展趋势。 但由于目前在技术保障和科学管理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如档案的真实性、电子档案对设备的依赖性,所以在对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存档的利弊进行分析后普遍认为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将长期共存,档案管理应实行双轨制,电子档案将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终将替代纸质档案。 几千年来,由于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文明的日新月异,档案的形式和名称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就我国而言,先后使用过甲骨、金石、简牍、绢帛、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作为档案的载体材料。档案材料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因此笔者试想通过对档案材料的发展规律来探索研究档案材料的发展趋势。 档案包括两个组成部分:载体材料和记录信息。档案的载体材料不仅是档案信息的承载物质基础,也是推动档案发展的物质动力。 1 我国档案载体演变过程 (一)以甲骨为载体的甲骨档案。 (二)以石材为载体的石刻档案。 (三)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档案。 (四)以简牍为载体的简牍档案。 (五)以丝绸为载体的缣帛档案 。 (六)以纸张为载体的纸张档案。 (七)胶片、磁介质、光盘等新型载体的档案。 2 档案载体的发展规律 通过对档案载体材料发展过程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档案载体的发展具有以下几点规律: 1.档案载体的存储密度不断增大,使存储容量不断增大,载体日益轻便。 从甲骨、青铜、石刻、缣帛到纸质档案载体的存储密度是在不断增加的,从甲骨的0.21字节/平方厘米,到纸质的5.45字节/平方厘米,密度增长速度并不快,约增加了5字节/平方厘米,而且它们的存储密度不同应该和书写性能和记录方式的不同等原因有关。 对档案载体材料的存储能力提升具有决定意义的是高分子复合材料的使用,胶片、磁带、磁盘等材料有着纸张和纸张之前的载体材料所无法企及的存储密度和存储容量。长14.8厘米、宽10.5厘米的缩微平片可以拍摄98页资料,16毫米的缩微胶卷可分别拍摄2800页文献,磁带、硬盘、光盘的容量从几个G到上百G不等。一张普通光盘,其直径不过12厘米,重量不过20克,而存储容量却高达600多兆字节,如果单纯存放文字,一张CD-ROM光盘就相当于15万张16开的纸,足以容纳数百部大部头的著作,相当于一个藏书量3500-4000册的小型图书馆。这些新型的高分子复合材料不仅具有超高的存储能力,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它们的存储密度和容量还在不断地进行快速增长。存储容量不断增大,而载体日益轻便,使档案信息的传播需要得到满足。 2.对档案保管要求越来越高,档案的寿命呈下降趋势。 甲骨、金石等材料机械强度高、硬度大,对保存的条件要求比高,其字迹是直接刻写在载体材料上的,也有利于档案信息内容的保存。纸张的保管就需要考虑多项因素,诸如温湿度、光线、霉菌、害虫和有害气体等,同时还要考虑字迹的耐久性。而新型的档案载体材料在保管中还要注意防尘、防划伤、防止磁场干扰等。 甲骨档案到现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金石档案在适宜的保管条件下甚至可以永久保存,简牍的寿命虽然比金石短,但现在出土的有2000多年前的简牍档案。缣帛的寿命一般为几百年左右,我国传统的手工纸在较好的保管条件下也可以保存1000多年,而机制纸的寿命往往在500年左右。胶片在适当的保存条件下,可以保存500年,磁带、磁盘、光盘等往往只有2-30年的寿命。比较这些载体的寿命,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其呈现出一个不断下降的趋势。 3.载体加工生产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