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思考
2024-09-11 | 所属栏目:来稿选登 | 点击:次
摘 要:图书馆开发信息资源应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之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网络技术迅速普及的信息化社会里,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的成效决定了图书馆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而建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这是图书馆的必然发展趋势。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1 资源共享 文化共享工程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性服务、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文化创新工程。它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优秀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是改善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服务的创新工程,对于缩小“数字鸿沟”,打破“信息闭塞”状况,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 图书馆资源共享在不同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内涵及不同的表现形式,最初的信息共享一词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指的是联合目录的编制和馆际之间的互借等。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的信息化社会后,信息共享指的是联合采购、网络查询、网络检索和网络上传送等。在上世纪末,国内124家图书情报部门共同签署了《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倡议书》,并向国内图书馆行业提出了八项倡议,邀请国内图书情报部门共同加盟信息资源共享共建网络,加入的原则是“互惠互利,自愿为主,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该网络由国家级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作为主导、各地文献信息资源网络共同组建。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共建网络,国家图书馆、地方图书馆、部门与行业图书馆都着手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重点是建立数字化图书馆。 自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引入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后,图书馆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网络、局域网络及互联网等加快了图书馆及馆际间的自动化建设及合作步伐。在图书馆全部实现自动化后,其运行与管理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镇赉县图书馆于2003年9月建立了文化共享基层中心并开始开展文化资源共享工作。初步形成了数字资源的一个外延。2004年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领导小组评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先进单位”。2009年,省文化资源共享中心为我们提供了电脑30台,投影机1台,打印复印机1台,硬盘1个。我馆利用这些设备通过国家及省级分中心提供的数字资源为广大农村提供致富增收、适用技术、技能培训、防病治病、法治教育和道德素质培养等方面的资源,受到广大养殖、种植户的好评。与此同时,我馆还经常深入到学校、幼儿园、文化广场、老年公寓等地,为广大市民播放健康知识讲座、爱国主义影片、农业知识讲座、动画片等。但是,做到这些还只是文化共享工作的皮毛而已,要想把文化资源共享工作开展的更好,我们就应该深入了解用户需求。 2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用户的迫切需求 在社会与经济持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图书馆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需求内容还是需求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图书馆提供单一馆藏信息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客观上要求图书馆在信息提供内容向更全面,更广泛,提供方式上形式多样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向全方位和综合化方向努力,通过馆际间的合作,建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来实现建设目标。用户对信息需求在形式方面更追求电子化和网络化,这要求图书馆加强电子化和网络化建设,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存储、检索和查阅的电子化、网络化,并对信息做出分析、综合、分类,整理,建立新的分类序列和新和知识单元,以方便用户查阅。完成这些任务,单个图书馆是无法实现的。 3 如何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共建共享 3.1 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保障体系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依据的是国家的相关法律,而完善法律体系建设则成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奠定了基础。由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需多个行业多个部门、多个单位共同参与协作,有必要通过法律法规对这些行业、部门和单位的利益、责任和义务做出规范,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我国正在酝酿制定《图书馆法》和为其配套的法律法规,将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地位、经费来源、参与者的权利与义务,运行机制、管理体制、总体布局等在法律上做出规范。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将会带来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例如,版权保护问题,文献的复制、传递、编目、检索及互借等都需要在法律层面做出规范,所以,制定的法律应遵循高起点的原则,为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提供法律解决途径。使用户在使用公共信息时有法可依,并体现出及时性、公平性和共享等好处。 3.2 规范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制上的保障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