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2023-05-05 | 所属栏目:来稿选登 | 点击:次
微课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吴菊明 (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白马铺镇白马小学,甘肃 庆城) 当前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其对教育、工作活动的渗透,国民大众有目共睹。小学阶段,包含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相对常见。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适当应用微课,可有效启发学生学习思路,给予学生新奇、趣味的学习体验。本文从分析微课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侧重点及策略入手,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微课在小学教学中应用广泛,其应用优势明显,可带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实现课程预习、加速理解、复习巩固等学习活动。此类应用信息技术的新式教学方法与计算机课程契合度较高,相关教师应对其教学应用加以关注。因此,对微课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微课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首先,应用微课能启发学生思维,亦可逐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微课本身有预习环节,学生可通过观看短视频,跟随视频引导内容展开思考,进而对当前所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且此类预习与传统预习不同,微课视频中可融合诸多教材内容关联的课外知识,融合学生“兴趣点”相对便利。在预习阶段教师可通过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预先关注本堂课的教学重点。部分热衷探索的学生或会自主搜寻资料,延展分析微课视频中感兴趣内容的相关信息资料,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自学。长此以往,学生学科学习思维及自主学习能力即可逐步形成。 其次,应用微课能改善教学节奏,亦可给予学生更多思考及讨论的时间。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多为教师讲解教材知识,并于台上演示,而后给予学生练习任务,令学生自行操作,逢及问题时可举手提问。但此种形式下,师生沟通不畅的问题相对明显,部分内向的学生亦会因不敢举手、提问,而错失学科学习中进阶提升及攻克难关的良好时机。微课于教学环节的应用,可极大程度改善教学节奏,将过往“大块式”时间分配转变为“碎片式”,师生互动率提升,提问、回答你来我往,不仅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存疑点,学生也可拥有更多时间进行思考及讨论,而非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下进入练习阶段。 最后,应用微课能活跃课堂气氛,亦可帮助学生重新发现学科知识魅力。当前时代,信息技术关联设备应用普及度较高,多数家庭都有电脑,小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前或早已接触电脑,对部分基础操作相对熟悉。在计算机课教学过程中,面对教材内容及教师直述的讲解,其往往缺乏专心听讲的兴致。另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计算机课程知识相对晦涩,或难以理解。其学习思路无法跟上教师讲解的进度,久而久之,自然会在课堂教学中“神游”。而微课的短视频教学内容会涵盖诸多趣味元素,可灵活展示教材内容;对于课本中的难点,微课讲解亦会更加细致,要选择通俗易懂的话术讲解。经历过微课的“洗礼”,学生或会更新自身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印象,重新发现其知识内容的魅力[1]。 二、微课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活化演示,提升教学趣味性计算机课程教学多存有演示环节,此环节也是学生最容易出现“神游”状态的阶段。应用微课中互动式问答等内容,教师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此处侧重应用相对重要,如上文所提,部分学生因之前接触过计算机操作,在简单阅览教材操作步骤内容后,其或认为自身“已经了解”,便在演示阶段选择“神游”;而真正操作时,又发现实际情况与想象有出入。因此,教师可先入为主,在规划教学、编写教案期间转换至学生视角,分析当前课程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并应用学生兴趣相关的要素添加至微课教学视频中,如运用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带领学生学习操作演示,并在重点、难点处加重语气,灵活演绎。此处亦可适当添加问答,强化互动,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课程知识的理解状况,以便查缺补漏[2]。 (二)拓展内容,提升教学挑战性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拓展面较宽,于微课中加以内容拓展并非难事。部分学生因自身兴趣及常接触计算机操作等个人特性,课程学习效率相对高,教材内容或已“烂熟于心”,再令其于课堂反复进行同类操作练习,或会限制其发展。因此,教师可于微课中适当添加拓展内容,让此类学生带领班级其他同学完成更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学生在依照微课内容指示执行操作练习时,可随机要求学生完成更难的挑战,在尝试数分钟后,可自行成组,寻求他人帮助,并告知学生只有整体完成度相对接近挑战要求,才可攻克此处难关,获得下一步教学指示等。此类侧重展示,一是可以优化计算机学习发展较快学生的学习体验;二是可以帮助学生更新自身对当前所学知识应用的理解上限,意识“学海无涯”,更应积极探索。 (三)适当引导,提升教学培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