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在高中音乐中探究有效审美教学

在高中音乐中探究有效审美教学

张丽华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第六中学,甘肃 天水)

新课改下,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普遍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是音乐教学的宗旨与目标。高中音乐审美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在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下,加深认识与理解作品的内在,从而有效地丰富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这也是音乐审美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高中音乐教学应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坚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使音乐这门艺术真正起到净化人心、陶冶情操的作用,给高中生带来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热爱音乐艺术、热爱生活。

一、在高中音乐中开展审美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听觉来感知一些传播艺术形式的音乐,具有多种价值与功能,既能令人身心愉悦,也能陶冶情操,还能增强个人的人格魅力,启迪心智,涤荡心灵。古往今来,音乐在历史长河中源源流淌、不断发展,凝聚了不同时代的风格特色和人文精神,彰显了其独特的艺术气息,成为当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演唱、演奏以及创作等,借助这些音乐活动传播音乐、欣赏音乐,不断实现音乐的内在价值,发挥其功能,这无疑都充分说明了开展音乐审美教学的重要性。基于小学与初中的音乐教学,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不断深化拓展教学内容,将中国古典音乐、通俗音乐等作品添加进来,并且融入一定的历史背景与文化知识,注重审美教育,使音乐审美教学也成为音乐鉴赏课程的一个主要内容。审美教学也能让学生进一步对美好事物充满向往以及追求,并将美好品德潜移默化地渗透于其成长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个人品质与人格,有助于其日后的成长以及发展。

二、在高中音乐中开展有效审美教学的策略

如何真正地把握好审美教育是当下教学的重点,通过采取适宜而正确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音乐素养。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能让学生产生迫切的求知欲望。只有学生对音乐审美有了浓厚兴趣,其学习的思维才能真正活跃起来。在审美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各种想法,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及巧妙的引导,不断激发学生对音乐审美的兴趣,通过采取一些有趣新颖的审美知识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以及积极性,使学生乐于继续探索,主动获取知识。民族音乐旋律美妙动听,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现了一幅幅不同民族美好生活的画面,在聆听之际使人心生愉悦,尽情徜徉于民族音乐的海洋中,获得精神享受。然而,现代不少高中生受通俗音乐或者流行音乐的影响,对传统民族音乐欣赏的兴趣并不高,很难真正地静下心来去体会民族音乐的魅力,感受民族音乐的美妙。因此,在审美教学中,教师通过将现代流行音乐与传统民族音乐有效结合,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兴趣,使教学更有效。在“学会聆听音乐”这一单元中,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快乐的女战士”的表演,通过导入视频《红色娘子军》的舞剧片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舞曲的兴趣,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去学习音乐知识。而在讲解“快乐的女战士”的旋律时,则为学生介绍这一音乐主题实际上讲述了从恶霸南霸天府中逃出的丫鬟琼花,在红军的帮助下变为一名红军女战士的故事,根据剧情需要改编为“快乐的女战士”。由此,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欣赏音乐的兴趣更浓,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师生互动更为积极。

(二)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体验音律之美

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音律,所蕴含的情感也有所不同,因此,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审美,就需要学生学会体会音乐中的音律。学习音乐并不是机械、重复歌词旋律,而是要让学生学会掌握音律欣赏的态度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在进行音乐作品审美鉴赏时,立足音乐的音律,和学生一起对音乐作品的音律进行分析与体会,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技巧,培养其良好的审美能力。日常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最基本的音乐旋律入手,深刻体会每一个音符的韵律以及之间的联系,尤其对音乐旋律中的起伏跌宕以及情感变化进行体会,了解蕴含于音乐作品中的音律之美带来的心灵共鸣,加深印象。在欣赏音乐作品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聆听音乐,并且有意识地为学生提出带有启发性以及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的聆听更有目的和方向。比如,在聆听这首音乐作品的旋律以及音色的变化时,请学生认真思考一下其音乐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乐曲中的旋律走向又是怎样的?表达了何种情感……调动想象空间,发挥审美能力,正确理解音乐。

(三)教学形式多元化,丰富学生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