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讨
2023-03-29 | 所属栏目:来稿选登 | 点击:次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讨 王永太 (甘肃省甘谷县八里湾镇魏家岔小学,甘肃 甘谷) 一般情况下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两种类型。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或者形式单一的作业,这不利于把教学活动和学生的作业相结合。而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尽量减少作业数量并提高作业质量,根据教学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这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应当重点探索的方向。 一、“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新变化在“双减”背景下,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推动学科减负增效,是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课前预习性作业的变化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字词、文章和诗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如果学生在学习之前能够预习相关内容,那么就会很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通过创新作业的形式,丰富作业的内容,如通过绘画进行手工制作单元字、词的图片等方式,帮助他们积累知识,降低课后作业时重复做此类作业的可能性。 (二)课堂研究性作业的变化一般来说,小学生都比较喜欢趣味性的学习活动,而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问题,如“同学们,请描述一下关于当前这个季节的词汇或者诗词。”该问题与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巩固知识,最终减少课后作业的数量。 (三)课后应用型作业的变化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求,运用智能化电子设备,为学生安排家庭作业,如诗歌朗诵或者课本、剧本编排等,充分依据不同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学习。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会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差异创新内容和形式,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他们的潜能,在设计作业时多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博物馆游记、设计课本剧等,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弥补他们书面作业中的一些缺陷。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一)启发性原则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方式正逐渐从形象到抽象进行转换,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不断优化语文作业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同时还要时刻衡量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重视增强作业的启发性,引导学生多思考、多研究、多分析,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二)层次性原则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始终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设计语文作业始终要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主要目标,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由于不同的学生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学习基础,并且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为了有效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教师就需要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既要照顾到基础较为薄弱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到基础比较扎实、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学生,要让学生实现共同进步和共同成长。 (三)多样性原则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性学科,需要学生认真理解和研究,仔细体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坚持多样性的作业布置原则,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要结合生活中的众多教学素材,让学生体会课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也要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新型的信息技术,设计出更加新颖、独特且更具创新性的语文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一)设计实践活动型的作业作业不应当只是单一的或者枯燥的文本内容,也可以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作业更像是一个重要的平台,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展现自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更加快速地获取知识。所以,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作业的形式,突出作业的多样化或多元化特点。如设计自我选择型作业、多层次型作业或者趣味表演型作业,让学生通过查资料、手工操作、画图等多种方式来完成作业任务。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倾听、多感受,有效活跃自身思维,享受作业所带来的乐趣。 比如,语文教师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篇课文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或者多种方式来收集关于西沙群岛的知识,使用自己比较擅长的或者乐于呈现的形式来进行展示。其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制作知识卡片,有些学生可能会画出美丽的画面,还有一些学生可能会剪出美丽的剪纸,作业的形式更加多样化,而且整个活动也充满着趣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