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探究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2023-03-28 | 所属栏目:来稿选登 | 点击:次
“双减”背景下探究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陈 婷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西郊经济开发区二天门小学,甘肃 平凉) 2021年7月24日,国务院、中共中央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规范校外培训,提升校内教育教学水平,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政策)。该项政策的提出,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果断摒弃以往的“题海战术”,科学合理地设计语文作业,体现出语文作业的针对性、实践性、趣味性,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知识巩固与能力素养提升的作用价值。 一、“双减”背景下加强对小学语文作业合理设计的必要性首先,“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减轻学生学业压力,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培养其他兴趣爱好,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量的文字作业是学生主要的负担之一。很多小学生每天将大量时间用在“生字练习”“课文段落默写”等繁复枯燥的作业上,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还会逐渐磨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因此为响应“双减”政策的号召,科学合理地设计小学语文作业,让作业内容变得更加精练、更具趣味性,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转变小学生对作业的刻板印象,最终真正爱上语文作业。 其次,从“双减”政策内容来看,作业恰好是“减负”的重点内容。在该项政策中,对教师布置作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小学一、二年级,要求教师不得布置家庭作业,学生在校内完成作业即可。[1]小学三至六年级,要求布置的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要在60 分钟以内。并且“双减”政策还特别强调,个别学生在经过努力后,如果依然无法完成书面作业,也可以按时就寝。在这一背景下,针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必然需要严格执行“双减”政策提出的要求。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作业内容,保证小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最后,从“双减”政策实施目的来看,“减负”并不是唯一的目的,还需要在减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方面提质增效,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学生在校就能够充分掌握学科知识,如此才能从根源上避免参加“校外补课”,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提高认识,注重加强作业设计的科学合理性,根据小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围绕语文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进行作业设计,让学生通过有限的作业任务,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促进小学生未来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一)自主设计原则在“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除了要求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还非常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体验,注重提高学生作业完成的实效性。因此,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遵循自主设计原则。该项原则背后应用了“生本教育”理念,在设计语文作业时,教师应注重以学生为本,给予学生作业任务的自主性。比如,教师可以不设置具体的作业内容,而是为学生设计一个作业框架,由学生结合所学语文知识自由发挥,完成作业框架内容的填充,从而更好地彰显出作业设计中学生的自主性,让小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有更多的成就感。 (二)趣味性原则当前很多小学生对作业有一种“天然的排斥感”,他们认为做作业是一项枯燥无聊的事情,这会在心理层面增加学生完成作业的压力。为解决这一问题,转变小学生对作业的刻板印象,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教师应遵循趣味性原则,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为小学生布置一些新颖且富有趣味的语文探究作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让小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快乐。[2]如此一来,小学生将不再把语文作业视为一种负担,能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不仅如此,趣味性语文作业还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更好地彰显语文作业的育人功能。 (三)实践性原则伴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以往的题海战术已经不再适合语文作业设计需要。教师一方面应主动减少小学生书面作业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将目光放在实践性作业方面。遵循实践性原则,为学生设计一些语文实践作业,引导小学生从生活实践出发,发现语文的美,寻找生活中语文的痕迹,真正感受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同时通过实践作业活动,学生还能够真正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实践,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彰显语文教育的作用价值。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一)针对性作业设计,对标语文课程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