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护理礼仪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
2022-08-06 | 所属栏目:来稿选登 | 点击:次
本文作者:杨亚 佘广玉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3期 本文字数:2580 [摘 要] 阐述了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不容乐观,护理礼仪教学有利于培养护生的人文素质,提高礼仪修养。然而,当前护理礼仪课程开设流于形式,教学改革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不够深入。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对培养个人修养有着重大意义。探讨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护理礼仪教学中实施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将护理礼仪课程与中华传统礼仪相结合开展课堂教学;其次,打造一支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再次,开设与传统礼仪文化相关校园文化活动;最后,将礼仪文化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以上措施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护理礼仪教学,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护生人文素养。[关 键 词] 礼仪文化;传统文化;护理礼仪;礼仪修养;礼仪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2)23-0016-03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除了需要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之外,更加要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护理礼仪是构建良好护患关系的桥梁,开设护理礼仪课程,有利于提升护生的基本礼仪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护生成为有修养、懂礼仪的护理工作者。但临床调查结果表明,护士护理礼仪不足,护理礼仪教育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革,临床护士希望能够接受护理礼仪教学培训[1-2]。礼仪培训最好从学校教育抓起,为提高护理礼仪的教学效果,发挥礼仪课程对护生人文素质的积极影响,实施教学改革势在必行。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3],文件中明确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素有“礼仪之邦”“华夏文明”之称,“礼仪”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核心灵魂在“礼”,外在表现为“仪”,最终归宿为“和”[4]。目前,,护理礼仪教学主要通过形体、形象、语言等方面完成“仪”的教学,并不能满足内在“礼”的要求,本文尝试探讨将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护理礼仪教学中。 一、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护理礼仪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重视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加强护生的人文素养 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当今社会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一个群体,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主要传承者、社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未来将对国家的各方面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知礼、学礼、懂礼、行礼”是贯穿大学生成长的必备要素[5]。护生日后将成为护士,其服务对象是患者,在临床工作中,良好的护士礼仪不但能增强护理人员的自信心、责任心,护士优美的仪容仪态、亲切温暖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也有利于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减少护患纠纷。所以重视护理人员的礼仪修养,是护理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护理礼仪教学现状及困境 1.护理礼仪课程开设流于形式 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大多高校均开设了护理礼仪、人际沟通、护理伦理、护理心理等人文类课程,但长期以来,我国护理教育偏重于内、外、妇、儿等专业课和护理技术操作的训练,没有形成规范统一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护理专业的人文教学理念和方法也比较落后,一直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受此影响,人文课程课时被严重压缩,笔者在查阅文献时获知护理礼仪课时多为16、18、32课时;同时课程多安排在实习前,学生忙于专业课的学习,在人文课程学习中主动性不高。护理礼仪课的开设流于形式,学生很难真正理解礼仪的内涵,礼仪课开设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2.护理礼仪教学的改革现状 正是受护理教学“重技术和成绩,轻人文关怀和伦理”这样大环境的影响,护理礼仪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师资建设等方面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尤其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除了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在实训课中采用角色扮演法、标准化病人、情境教学法,此外,还与时俱进采用翻转课堂[6]、思维导图[7]、行动学习法[8-9]等。教学改革的目的除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学内容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有学者提倡在护理礼仪教育中融合和渗透儒家的“仁礼”思想以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10],也有响应国家政策提出在护理礼仪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11]。 (三)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护理礼仪课程的必 要性 1.中华传统礼仪的特点 礼包含三层意思:第一,“礼,理也”。礼包含很多道理,这些道理是指至大的理,被称为大道理或常理,甚至天理。第二,“礼,履也”。履,就是践行,通过“仪”来完成,“仪”是符合“礼”的一种外在行为和动作,“仪”可以使礼所包含的意义以合适的方式方法表达出来。第三,“礼,敬畏也”。礼在践行的时候不仅有动作、程序,还要求行礼之人带有敬畏之心[12]。 2.中华传统礼仪对个人修养的深远价值 礼仪作为道德的外在体现,既适用于大德,更适用于个人之德。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由此可见,学礼、懂礼对个人的品德修养至关重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修身价值,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和文明素质,打造内外兼修的良好形象;(2)教育价值,有利于教化人们遵守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3)规范价值,有效地约束个人的言谈举止,维持良好的社会风尚[13]。 2022072822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