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德国“双元制”大学体系延展下的产教融合模式研究

本文作者:田娜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2期 本文字数:2503

  [摘           要]  以德国“双元制”为主线,深度剖析“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而研究“双元制”大学体系的教育模式特点及发展趋势,凸显出“双元制”大学教育体系的“双元”性、合理性及其产学研推进的可行性,从而进一步剖析由此延展出的产教融合模式,并为我国应用型大学的转型发展提出思考意见。
  [关    键   词]  “双元制”;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大学体系;应用型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2-0022-03
   德国战后经济恢复迅速,技术领域人才辈出,这让世界教育界的目光聚焦在了德国教育。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学校之外的技能——职业教育与培训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学生从学校到职业生涯的过渡在德国“非常顺畅”。此外,德国7.4%的青年失业率属欧洲最低,“双元制”教育在其中功不可没。本文聚焦德国“双元制”大学教育模式之特征,拟对我国应用型大学产教融合模式提出一孔之见。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简述
   “双元制”(Dualsystem)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意指青少年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又在职业学校里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这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一)“双元制”政策解读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完善离不开德国的政策导向以及行业协会的经费支持。德国将1969年颁布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学校之外的技能——职业教育与培训综合分析报告》与1981年的《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合并,修订颁布《联邦职业教育法》。职业院校作为“双元制”实施载体,需要遵从国家《联邦职业教育法》以及各州《职业教育条例》和《职业教育框架教学计划》等文件,而这些文件层层递进、由上而下逐步构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法律政策体系。
   (二)“双元制”发展历程
   德国“双元制”历史应追溯到中世纪手工业传统时代,以学徒制形式完成培训全过程。1895—1914年间,德国将行业星期日学校改为行业专业进修学校。1920年全国学校大会正式将进修学校更名为“职业学校”,1938年将职业学校定为义务教育。1964年,德国教育委员会在《对历史和现今的执业培训和执业学校教育的鉴定中》正式为“双元制”职业教育用语言命名。1969年德国颁布《职业教育法》,进一步规范“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法律条例。
   (三)“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德国职业培训体系的发展是围绕制造业的需求而设置的,但随着经济与劳动转型,德国企业提供学徒制岗位的难度加大,学徒岗位中近10.0%闲置,2018年达到5.77万个,为近年来最高值。“双元制”职业教育面临的空前危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经济环境的转变
   近年来,德国知识经济和服务型经济体的产生促使新型工种的诞生,传统靠职业教育输出的技术集中型产业越来越少。技术集中型产业由于自身特性,需要将生产过程细化分成若干部分,因此从业者只需要接受固定的职业技能培训,从“做中学”。如今,德国的技术集中型产业受到外界冲击,国外廉价劳动力的涌入导致就业机会被瓜分,岗位的减少导致一部分青少年不再进入“双元制”职业培训。知识集中型产业如生物化工、IT、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需要从业者掌握更高精尖的技术,,高端服务业比如咨询业等需要从业者具备动态学习能力,这意味着从业者需要有较高的教育水平,而传统的以从业技能导向为主的职业培训已不能满足此种岗位需求。
   2.社会认可度的转变
   德国大量初级中等学校学生成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力军,从事制造业、手工业等傳统工业。但其后续从业问题也浮出水面,如后期升职困难、职业素养低、后期学习动力不足等。再者,新兴产业愈来愈看重方法知识学、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且倾向于雇用有高等教育背景、行业技能证书、较高人文素养的学生,这一雇用结构的变化再一次给职业培训带来冲击。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BIBB)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职场信息化对从业者的信息化能力要求较高,而职业培训并未将信息化培养纳入培训范畴。
   3.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两极分化日趋严重
   职业教育逐步失去吸引力,青少年倾向于选择高等教育。分化原因主要归因于:两种体系不同的教育路径、职业培训教育转向学术教育的渗透性较低、两种体系不同的雇用结构及两种体系不同的政府体制。各大教育体系的侧重点不同,使学生接受的教育呈现多样化,传统形式的职业培训渐渐失去竞争优势。
   二、“双元制”大学体系特征
   随着“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失势,“双元制”大学(Duale Hochschule)的发展如火如荼。“双元制”大学由1974年的职业学院发展演变而来。目前,德国“双元制”大学232所,在德国所有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比较高。德国仅有20%的学生进入学术类综合型大学,80%的学生就读职业技术类学校或“双元制”大学。从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培训+”数据平台显示,近十几年“双元制”大学课程数量接近1600门,合作企业数量逼近50000家,就读学生数量超过10万名,此模式深获学生和企业认可。

20220719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