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以职业体能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谢虎成 本文字数:2769
  [摘           要]  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关键阶段,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全新的教育观念影响着当前的高职教育。作为高职教育阶段的主要内容,体育课教学一直以来都存在较多的问题。所以对高职院校来说,如何有效解决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体育教学改革不断向前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在深入分析高职体育课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阐述了以职业体能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教学改革策略。
  [关    鍵   词]  职业体能导向;高职体育课;教学改革;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9-0062-02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职业教育与一般的教育形式有着较大的差别。也就是说,职业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就业和发展过程中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所以职业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应该具有较强的就业导向。在高职体育课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形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缺乏明确的职业体能导向,这对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育改革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深入分析以职业体能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教学改革对策,对促进高职体育课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以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为主,因为学生在毕业之后都会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而且不同的工作岗位对学生的体能也会有不同的要求。比如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很多工作岗位会面临单调的流水作业、一定强度的机械振荡和噪声影响,或者一些职业还会面临较大的特殊气味以及高温烘烤,有些岗位的危险系数较高,经常会遇到在较为惊险的环境下完成高精度工作。所以在培养职业人才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职业体能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并且将其贯穿到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以往的高职体育课教学对学生的职业体能并未给予足够重视,这已经不符合当前的时代发展趋势。所以在未来的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积极坚持职业体能导向,积极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职业体能,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复杂工作形势。
   一、以职业体能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教学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职业教育与一般的教学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一般的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但是职业教育除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之外,还具有较强的就业导向,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主要的教学参考,使学生通过职业学校的教育和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就业和发展趋势,具备较强的职业技术能力,这也是职业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1]。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教育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总体来看,当前以职业体能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教学改革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突出问题:
   (一)传统教学形式占据主导地位
   职业教育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因此与也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形式。在高职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理论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般也都会采用传统的设计观念,围绕理论教学开展教学活动[2]。但是体育学科与实践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要想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基础情况,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强化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能力,提升教学的职业导向性。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和影响,一直沿用说教式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高职院校体育课教育滞后于时代
   (二)教学缺少差异性,学生情况参差不齐
   由于家庭和成长环境的差异,学生在智力和综合能力方面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在高职体育课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科学调整教学方式,提升教学的差异性和针对性,这也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3]。但是从当前的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形式,缺少对学生个体情况的关注,这种统一的教学形式是教师按照多数学生的身体素质程度设计的,因此还有少部分学生不适合采用这样的教学进度。长期处于这样的教学形式之下,一些基础不好、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就会越落越远,逐渐失去学习信心。所以教学缺乏差异化是当前职业学校教育面临的又一个主要问题。
   (三)教学资源与教学目标不匹配
   教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对高职体育课教学来说,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同样十分重要。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能力,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直接影响。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资源的整合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使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闲置,不能有效地运用到体育课教育之中[4]。除此之外,职业学校在教学资源的配套方面也存在问题,为了促进高职院校体育课教育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应该努力提高硬件设施水平,,完善教学资源配套。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实现这一目标还存在一定障碍,影响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二、以职业体能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与其他教育阶段不同,高职教育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意识要求较高,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意识与体育课教学质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5]。所以在高职体育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同样应该遵循自主性原则,积极采取有效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将学生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主体,并以此开展教学活动的设计。如果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就会发现,大多数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缺少自主性,不能及时学习相关知识内容,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因此对这些学生来说,学习依然是一种任务,导致整个学习过程较为被动。在体育课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扭转这种被动学习的局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