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技能的有效教学模式构建探析

作者:罗燕英 本文字数:2616
  [摘           要]  构建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模式,应当体现培养中职技能型会计人才的目标,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及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彰显全程化、层次化教学特色,根据以实为本、以能为主、以用为先的原则,确保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模式的深入实施。基于此,就如何构建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模式展开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一线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教学模式;考评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9-0068-02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人才需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中职教学更侧重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但也对中职教育的服务宗旨、就业导向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如何构建有效的实践技能教学模式就成为中职学校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中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符合,学生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以就业为导向,具有相应的实践技能。我国中职会计专业的实际操作一般是在课堂上进行的,也就是模拟企业财务工作,完成综合实训。因是在模拟环境下进行工作,与企业真实业务操作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因会计专业属于传统专业,课程体系较完整,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要求相对较高,教师也往往偏向于理论知识教学,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2)会计工作牵涉企业的商业秘密,除非正式员工,一般人员难以接触到企业的会计资料,短期操作更是无从谈起,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实践难的问题。(3)企业需求少,而会计专业学生却数量庞大,让全体学生都顶岗实习以满足实践要求,显然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多数中职院校都以校内模拟为主,实战经验缺乏[1]。
  当前的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缺失,导致学生参加工作后,,甚至连支票也难以正确填制,还有的连记账凭证的借贷方法都看不懂,难以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虽然理论知识学得扎实,但难以与实际会计岗位有效对接,这与中职会计教学的目标也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完善中职会计教学的实践模式刻不容缓。
  二、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以实为本
  以实为本,就是从学生学习及会计操作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提高会计专业的实践技能为根本,全面实现会计教学的层次化及立体化。构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应结合会计的培养目标,考虑学生实际与会计专业特点,分析不同学生在不同階段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确保教学可操作性强的基础上,因人制宜地选取合适的实践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实践目标。
  (二)以能为主
  以能为主,就是以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贯穿于会计教学的始终。会计职业能力是学生的执业之基、从业之本。培养职业能力,应抓好以下几个维度:(1)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从事相关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是职业活动的基础。(2)操作能力。操作能力是从事相关职业所需的知识及技能,是胜任岗位活动的有力支撑,也是实践教学的内容之一。(3)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等途径方能完成。
  (三)以用为先
  以用为先,就是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以就业应用为导向,全方位分析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能与技能需求,并以此为核心来确定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而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在今后会计岗位中所应掌握的职业技能。在构建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应以会计岗位的实际技能为主要内容,强调满足社会实际需求,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将学生培养成企业的对口人才。
  三、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内容体系
  1.基础技能
  顾名思义,基础技能是学生将来从事会计工作所必须掌握的一些最基本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账务处理及业务操作流程等方面。在基础技能培训阶段,教师主要教授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方面的内容,并重点关注账表等单项操作的连贯性。
  2.岗位技能
  岗位技能是会计人员在所从事的会计岗位上应具备的职业技能,也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属于专业技能的范畴。在岗位技能培训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熟练掌握一项或多项会计岗位的职业技能及专业知识,做到不同岗位之间的融会贯通,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会正确处理会计岗位的常规性问题。
  3.综合技能
  综合技能是指学生对会计活动进行综合处理和创新的能力。中职学校开展综合技能培训的一个重点前提就是让学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能够在会计实操中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然后再培养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能够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把握会计工作的脉络,不断总结和挖掘新的问题,并有能力自主解决这些问题。
  (二)层次体系
  1.认知实践
  认知实践指的是通过一系列会计实务操作,让学生全面了解会计,形成会计职业的概念认知。根据教学大纲,会计认知实践通常都是在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进行,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借助各种实践途径使学生全方面地认识和了解会计专业,逐渐增强对会计职业的感性认识。具体地说,中职学校可以组织会计专业的资深教师和新生进行互动交流,或者通过专业介绍等方式,激起学生对会计职业的热爱及学习兴趣,也可采取实地参观相关企业的形式,使学生对各类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资金往来情况、生产流程、企业内部制度及组织架构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接触,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可邀请会计方面的专家教授,分别从财务、审计、会计等角度进行授课,使学生能够对会计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会计学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