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国外经验对我国高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的启示

作者:尹华丁 李红莉 本文字数:2466
  [摘           要]  新时期国家高度重视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通过分析德、美、英等职教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做法、特点和经验,从政府调控、行业引导、院校主体、企业参与等方面,对我国高职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提出建议。
  [关    键   词]  国外经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启示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028-02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要求“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实际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健全专业设置定期评估机制,强化地方引导本区域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的职责,原则上每五年修订一次职业院校专业目录,学校依据目录灵活自主设置专业,每年调整一次专业”。
   职业院校建立科学的专业动态调整体制机制,,既是提高国家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需要,也是推进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是,专业动态调整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职业教育在“管办评分离”背景下,“政行校企”等主体对专业动态调整的职责职能如何区分?职业院校如何及时收集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和人才需求变化信息,灵活调整专业方向、教学标准和培养方案?等等,总体上我国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德国、美国、英国等职教发达国家为例,探讨他们根据本国或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职业院校专业结构的经验,对我国高职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提出建议。
   一、职教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的政策背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科学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要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发布专业设置预警信息。各地要统筹管理本地区专业设置,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适应的专业布局”。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等等。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已成为新时期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既是职业教育服务于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职业院校从规模发展向质量发展内涵建设的需要。
   二、国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经验
   (一)德国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
   德国职业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世纪70—80年代,由于技术越来越细,职业工种之间差别愈来愈大,德国曾面临劳动力技术需求刺激和供给改革的试错及抉择,1982—1989年科尔政府规定所有高校的学科专业必须接受社会中介组织的动态评估认证,每五年一次。在政策引导下,各院校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比如“汽车制造”“机械工程”就成为“德国制造”的品牌专业。此外,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也十分有利于校企深度合作,在世界职业教育领域影响深远。
   (二)美国社区大学专业结构调整
   20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含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社区大学)实行专业认证制度,最早在医学领域实施,而后在法學专业、工程技术专业和药学专业等专业相继开展,认证的结果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有效推进了美国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调整的及时性。
   美国社区大学专业设置的特点:(1)以社会和行业企业为导向,美联邦劳工统计局通过社会调查和预测,每两年发布一次未来十年就业趋势预测。(2)政府层面通常采用减少拨款、减少人员编制、减少招收人数、减少研究项目等措施,让没有发展前途的学科专业慢慢死亡或转型。由于各类教育机构办学竞争激烈,社区大学必须及时进行专业调整,提高为地区、本社区的服务能力,才有可能生存。
   (三)英国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
   18世纪中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始迅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但是,英国高校专业结构一直存在文、理、工不平衡和专业过窄的问题。20世纪末,由于经济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快速调整,致使行业、企业和社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目标规格、学历层次、职业资格等趋于多样化。为适应需求,1993年11月,英国政府部署“现代学徒制”计划,为16~24岁的青年人提供以工作为本位、校企合作培养为基础、技术技能训练为主要手段的职业成长路线,由国家培训组织制定学徒培训计划,职业院校和企业根据人才培养需要确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学徒训练完成后通过考核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也可进入更高级的职业技术学校学习获取学士、硕士学位。
   三、国外经验对我国高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的启示
   德国、美国、英国等职教发达国家基本形成了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政府、行业、学校分工明确、协同一致,成效良好,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一)形成多方参与、反应快捷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