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考核评价机制研究

作者:李宏慧,张新,冯如鹤 本文字数:2523
  [摘           要]  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进一步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对职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就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考核评价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关    键   词]  高职;“双师型”教师;企业化培训模式;模块化培训内容;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2-0020-02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进入了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阶段。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进一步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对职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明确指出,围绕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健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度。
   一、“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模型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和平职学院“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访谈分析,提取“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实践、创新、学习和责任4个因素,由此构建“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PISR”模型。
  ■
   二、“PISR”发展模型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体系
   从高职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能力、职业教育理论和职业指导技能以及教育科研能力角度出发,依据“PISR”发展模型,构建系统的“模块化、网络化、企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即“双师型”教师培训内容的模块化;培训途径和手段实施企业化和网络化。
   (一)模块化培训内容
   “双师型”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核心是教师通过系统培训内容完成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开发、单元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建设、实践技能、教科研能力提升等任务。
   平职学院煤炭技术类、矿山机电类、化工类、计算机通信类、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在高职“双师型”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内容基础上,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需求,分别具体制定了符合专业实际的培训内容。
   (二)企业化培训途径
   1.企业化培训基地建设
   平职学院主办单位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集团高度重视学院发展,把支持学院发展作为“教育兴企、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支撑,先后在学院基础建设、实习实训条件改善、高水平师资引进、学生顶岗实习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学院拥有实习实训基地(车间)10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7个,为“双师型”教师实践与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2.“133”企业化培养模式构建
   以高职“双师型”教师为核心的培养目标、以培养教师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在平职学院校企产学研合作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按照“三对接一融合”的原则,进一步创新校企共同育人机制,实现专业设置与集团产业调整、教学内容与集团一线生产过程、科研服务与破解集团重大生产和应用技术难题的全面对接。提出“133”企业化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平职学院“双师型”教师培训目标、需求和内容,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1”即校企深度融合。校企双方深度融合是“双师型”教师企业化培养的主体,在“双师型”教师企业化培养过程中承担管理和协调的作用。
   学校和企业在“133”企业化培养模式中是合作关系,双方互惠互利,各取所需。企业对顶岗实践锻炼教师进行灵活管理,以任务和时限为标准,,让他们合理安排,兼顾两头工作。
   企业技术员工进入学校,其理论知识水平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他们可以联合其他教师帮助企业从事技术服务、产品开发,以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提升自身技术活力。
   (2)“3”即在校企深度融合基础上实现专业设置与集团产业调整对接、教学内容与一线生产过程对接、科研服务于生产技术难题对接。
   (3)“3”即以校企深度融合为背景,实行“顶岗、合作、提高”三段递进式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
   3.网络化培训手段
   利用学院网络化平台,实现“双师型”师资的远程培训以及資源的共享。利用网络化的培训资源,在网站学习过程中完成专业基础知识、岗位实际操作技能、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学习。学院网络化平台建立有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云综合平台、智慧教育云学习平台(云学习中心、微课慕课虚拟演播室课程制作、云班课系统、远程教育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
   三、“133”企业化培养模式下“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构建“133”企业化培养模式下“双师型”教师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价机制,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逐步形成开放、可持续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体系,促进“133”企业化培养模式下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结合“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PISR(Practice-Innovation-Study-Responsibility)模型构成要素(实践、创新、学习和责任),从师德师风、教学能力、教研科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6个方面构建“133”企业化培养模式下“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系统注重体现“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全过程。考核评价结果在“双师型”教师认定中作为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