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关于高校建设无烟校园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刘子琪 沈宝国 本文字数:2532
  [摘           要]  吸烟已成为最严重的可预防的死亡危险因素。当前国际国内控烟形势严峻,高校作为大学生控烟的主阵地,必须积极开展无烟校园创建工作。结合形势与政策进行分析,,对高校建设无烟校园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关    键   词]  无烟校园;控烟;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080-02
   据统计,我国每5个吸烟者中就有3个是在15~20岁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烟的。大学阶段作为青少年成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很可能会导致不良吸烟行为的发生,同时也相对容易摆脱烟瘾困扰。所以,高校开展“无烟校园”建设意义重大、迫在眉睫。
   一、我国大学生吸烟情况
   (一)吸烟对大学生的危害
   吸烟对大学生的危害无孔不入,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吸烟者患心脑血管、肺癌、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5倍。吸烟产生的烟雾,每一毫升约含有50亿个烟尘颗料,是平常空气中所含尘埃微粒的5万倍。其中,一氧化碳的浓度是工业允许值的840倍。长期吸烟将会使人精神疲惫、动作迟缓,严重降低大学生工作与学习能力。
   (二)大学生吸烟成因
   大学生正在经历成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心理、生理、情感和认知在发生改变,这期间容易受到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的不良影响,容易因自身压力产生吸烟恶习。吸烟往往是大学生排解来自学业、生活、情感、就业等方面压力的工具。
   (三)大学生吸烟现状
   从有关大学生吸烟现状的最新调查结果来看,昆明市2所医科类大学抽取1450人样本中男生吸烟比例35.20%、女生8.15%;湘西地区3所高校抽取960人样本中吸烟比例,男生48.9%、女生16.9%;沈阳市2所本科院校共4620人样本中吸烟比例,尝试吸烟率45.1%、频繁吸烟率23.8%。可以说大学生吸烟现状不容乐观。
   二、我国控烟现状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数据要求,2022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要降低24.5%,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要达到30%以上。就2018年数据来看,距离目标差距显著;2019年7月15日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明确吸烟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今后政府要逐步提高全面无烟法规覆盖人口比例,在全国范围内的室内公共场所实现全面禁烟;7月22日,国家卫健委指出:“青少年作为国家控烟主力军,要远离烟草,要积极参与社会控烟活动。”目前,全国有20多个城市已出台或修改地方性控烟法规,国家进一步鼓励无烟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三、高校创建无烟校园的意义
   (一)凸显高校控烟责任意识
   高校积极面对当前严峻的控烟形势,开启无烟校园的創建工作,在保证师生健康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高校的行动意识和责任担当,体现了参与社会问题的决心和意志。
   (二)引导学生培养健康体魄
   控烟可以积极预防吸烟引起的疾病,同时避免二手烟危害。在无烟校园的建设下,学校实行全面禁烟,杜绝吸烟现象,大学生的个人卫生、身体素质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三)助推校园安全稳定工作
   吸烟是校园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控烟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为烟头或火花造成的火灾,师生生命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得以保障。污染校园空气的烟雾和破坏校园环境的烟蒂也将因为控烟的实施而消失,校园总体环境将得到净化和改善。同时,控烟可以有效避免和化解学生个体之间因“二手烟”造成的不可避免的矛盾,有利于形成和谐健康的校园风气,有利于创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四、无烟校园的参考标准
   (一)无烟校园的含义
   无烟校园的定义有很多,最基本的要求是禁止在室内吸烟。对高校而言,校内所有建筑的大厅、楼道、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厕所等均禁止吸烟;更高层次的要求是在室外场所也能够禁止吸烟,或者除指定室外吸烟点以外的地区禁止吸烟。无烟校园同时要求,校园内禁止销售香烟、禁止张贴烟草广告等。
   (二)无烟校园基本原理
   实验研究表明,无烟公共场所的建设可以有效降低吸烟率,保护公众和吸烟者个人健康。无烟校园的建设必定能够降低大学生的吸烟率。
   (三)无烟校园建设标准
   2010年6月,教育部、卫生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控烟工作的意见》,文件包含《无烟学校参考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该标准从“建立学校控烟制度”“除指定室外吸烟区外全面禁烟,营造良好无烟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活动”“加强控烟监督检查”四个方面对无烟校园的建设标准进行定义。
   (四)无烟校园评分标准
   2010年出台的“中国公共卫生控烟倡导促动能力建设项目”指南中明确“无烟校园执行量化评分标准”,标准包括9条评判标准,其中划分有必备条件和其他条件;满分10分,在必备条件符合的情况下,达到8分及以上合格。
   五、高校创建无烟校园的建议措施
   高校无烟校园的创建应该结合高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专业人士力量,配合全面的工作计划和控烟制度,通过形式丰富的宣传教育、文化活动,形成上下联动的控烟氛围,培育全员参与的控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