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贲能军 本文字数:2560
[摘 要] 在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大数据有着大容量、高价值以及多样化的特征,能够促使大学生群体学习方式的变革。具体来说,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孤立变为体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在学习过程、学习行为以及学习环境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使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安全较弱且内容严重失真。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学习方式中的问题与对策展开以下研究。
[关 键 词] 大数据;大学生;学习方式;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014-02
一、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的低效利用
大数据时代让数据资源的更新换代更为频繁,这一方面保障了资源的时效性,另一方面使新信息的涌现速度远远超过大学生的学习速度,学生失去对信息的掌控能力,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具身学习是学习者运用信息资源而产生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被无穷无尽的信息所主宰,他们产生强烈的低效感。如有一名大学生说:“会忍不住想刷微博、短视频,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不想浪费时间,但就是控制不住。”大学生选择数字化学习资源导致学习时间的零碎化,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从而学习效率低下。
(二)学习停留于表面
大数据使大学生在获取资源上更加便捷。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学生可以不用记忆,大数据会帮其归类信息,并且根据关键词推送有效的学习内容。这种便捷也往往成为大学生学习路上的“绊脚石”,使他们的思维和能力仅停留在表面,逐渐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学习习惯。反观现如今的网络资源,我们不难发现,其快餐化和视觉化的特点使其受到广泛的欢迎,学生的目的在于快速输入,思维过程已经被过滤,一名大学生说道:“只要记住几个关键词就能搜索信息,很多专业术语看着就烦,不想去思考”,这样很难体会文字背后的真正意义,长此以往,,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会逐渐退化。
(三)教师不注重指导
区别与离身学习中教师对课堂的主宰,具身学习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根据实际调查显示,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学生感觉“很想与教师交流,可是一下课教师就匆忙走出教室,有时教师不回邮件,我觉得学起来很吃力。”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死板,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忽视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此外,教师没能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没有发挥自身对学生学习的协助作用,这为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些许的无力感。
(四)不利的学习环境
环境是保证具身学习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外因。然而通过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大数据背景下的学习环境依然还有许多不满。如数字化资源链接个人隐私,使信息易泄露,很多学生反映会受到骚扰电话和短信,信息安全问题存在隐患;由于大数据是新兴事物,所以目前为止技术支持不够完善,这导致学习资源冗杂、缺乏辨识度,学生反映“网上资源太多,很杂乱;还有一些学生反映当前校园缺乏相应的学习空间,学习氛围不够浓厚,这些都是大数据背景下带来的不利学习环境。
二、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学习方式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學生层面:学生的自制力比较薄弱
1.缺乏质疑精神
在对数字化资源进行评价时,很多大学生没有耐性看部分篇幅较长的资源。信息化带来了快节奏的生活,各种学习资源以“快、准、鲜”吸引学生的眼球,逐渐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去主动质疑和思考,简单的鼠标点击就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得到答案,“不愿知其所以然”成为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状态。
2.自制力比较薄弱
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学习目标执行力低下、作息时间混乱等方面,很多大学生反映“制定学习计划但经常由于一些原因无法严格执行”,也有很多学生并没有制定计划的打算,只是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进行学习活动。如此这般,大学生就会进入“放飞自我”的空间,在高中时期经过强烈的压抑后得到释放,带来的往往是心理上的空虚,很多学生选择唱歌、通宵玩游戏来释放自己,久而久之,会迷失自我,同时也会危害身体健康。
(二)教师层面:教师数据运用能力不足
1.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教师只是简单地为学生输送知识符号,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储蓄者。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深入教师的思维中,他们缺乏革新教学方法的意识,更没有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氛围如同一潭死水缺少生机与活力。
2.教师欠缺数据应用能力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数据也在快速革新,很多教师不会主动提升自己,面对数据意识较强的学生,教师明显丧失了与学生对话的优势。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没能有效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欠缺利用数字化资源创设情境的能力。
(三)大数据背景:数据信息安全比较弱
1.隐私安全受威胁
如今的人们深处信息汪洋大海之中,与其说在体验大数据带来的便利,不如说是在消费自身的隐私安全,如APP注册、网上报名、预约就诊、手机电话、邮箱、住址等,个人信息无法避免地悄然间被收集,被一些有心之人坐收渔翁之利,电话勒索以及诈骗等现象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买卖试卷答案、医疗就诊信息等,这些都使大数据的运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更令人担忧的是,大学生并没有强烈的自我信息保护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