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浅谈以“工匠精神”为灵魂的中职专业课新教师培养

作者:张乃强 本文字数:2459
  [摘           要]  传承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从新教师入手培育“工匠精神”,形成“以优带新,以新促全员”的培养格局,构建“岗前培训—岗前考核—上岗施教—评估考核—培训提高”的新入职教师培养模式,使教师在不断“进取—反思—进取”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吸纳他人意见,自我调控发展过程。运用螺旋式上升的“四方”教师发展性评价标准,构建适合教师“专注,精益求精”发展的新教师评价方案。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中职;新教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5-0010-02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其职业精神和工作态度会对教师和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如今,在职前、入职及在职的教师教育过程中,除了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外,还应帮助教师重拾“工匠精神”。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教师工作的职业精神。通过教师教育培养一批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可以说是刻不容缓。[1]从新入职教师培训培养抓起,促进教师的全员培训培养,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一、以“工匠精神”为灵魂的中职专业课新教师培养模式的设计理念
   “工匠精神”是在工匠技艺和品德传承中形成的文化,是敬业奉献精神的集中体现。“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精神成果的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的具体化理解,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它分为三个层次:工匠专注、细致于技术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精神;工匠忠诚、献身技术工作必须具备的良好的职业态度;工匠乐于技术工作必须具有的较高的人文素养。[2]
   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新入职教师培养体系,势在必行。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结合“工匠精神”之精髓,从新教师入手培育“工匠精神”,形成“以优带新,以新促全员”的培养格局,构建“岗前培训—岗前考核—上岗施教—评估考核—培训提高”的新入职教师培养模式,将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我实现目标,使教师在不断“进取—反思—进取”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教师主体在自我或在他人指导、支持下,设计自我发展性目标、能动实践、主动接纳外部信息、自我调控发展过程。制订螺旋式上升的“四方”教师发展性评价标准,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构建适合教师“专注,精益求精”发展的评价方案。
   二、以“工匠精神”为灵魂的专业课新教师发展性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为提高全体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尤其是专业课新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通过系统学习和培训使新入职专业课教师达到“半年至一年上讲台,一至二年有提高,二至三年合格”的培养目标。
   (二)培养原则
   制订新入职教师的上岗标准,通过新入职教师培养达标后再上岗的实践,达到“新进一个,培养一个,达标一个”。
   (三)培养机构
   学校组建以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团长,教务主任为副团长,资历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高级教师为主体,教学方法新颖,教学效果显著的优秀中年教师为辅助的“导师团”。
   (四)培养模式
   “自学自悟”“导师引领”“企业锻炼”相结合。
   1.自学自悟
   (1)练习“三笔字”、普通话、课件制作等教学基本功。
   (2)按照“教学+技能”的教师培养要求,新入职教师进校后,一是根据“导师团”制订的学习计划,自学教育教学理论;二是用1个月的时间在通读专业标准的基础上,选择一门专业课程,通讀和领悟教材,把握本门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全面理解该课程对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的要求。
   (3)说课结束后,根据“导师团”的意见建议,重新审视本门课程并进一步学习教材,反思自己认识上的偏差,重新构思、调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突破策略等,提高分析和整合教材的能力。
   (4)自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法和流程,根据“导师团”建议,设计并调整教学方案,撰写授课教案。
   (5)授课后,根据“导师团”的意见建议,反思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发扬成绩,吸取教训,进一步学提高。
   2.导师引领
   “导师团”根据学校教师教学管理条例和教学评价标准,制订《新入职专业课教师上岗标准》《新入职专业课教师考核细则》《新入职专业课教师培养方案》《新入职专业课教师培养实施细则》等,实现对新教师的培养和考核评估。
   “导师团”实行责任包干,共同指导,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责任包干制”与“团队合作制”相结合,即导师团的“导师”按照专业相同,课程相同的准则,每人包干一名新教师;“导师团”成员参与所有新教师的评价考核,对新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培训。
   3.企业锻炼
   每位专业课新教师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假期必须下企业锻炼,熟悉企业生产新技术和工艺,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内化所学知识,锻炼并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体会企业严格、规范、精细、精准、求实的工作要求。
   (五)培养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