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青杰 本文字数:2465
[摘 要] 新的时代迎来了全民终身学习的时代,社区居民也对社区教育培训和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需求。作为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和社区教育发展的基层社教中心,需要更加注重社区教育品牌项目建设。结合良渚社区教育中心在社区教育品牌建设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从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的背景定位、品牌操作和经验、成绩和影响等方面予以分析,对研究探索培育社区教育品牌项目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 社区教育;品牌建设;概况;经验和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8.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216-02
社区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模块,是全民终身学习时代中必不可少的基础之一。在社区教育体系范围内,社区教育品牌建设通常都发挥着引领、提升、促进的功能,形成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社区教育品牌项目”,是指以社区为中心,面向居民、贴近生活、服务社区,切合当地实际、特色鲜明、居民认可、参与性广,具有普遍推广价值和较强社会影响力的社区教育课程、社区教育培训或社区教育活动,是对具有一定实践基础和社会影响的社区教育活动项目进行加工和提炼形成的,受到服务对象高度肯定和广泛认可后所赋予的一种名片与标签。
一、品牌创建的背景及基本概况
良渚是被誉为“中华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距杭州市中心约10公里,是余杭区中部中心城镇,是杭州北部的交通枢纽。新城区域面積101.69平方公里,行政村23个,社区14个,常住人口10.6万。良渚社区教育中心(良渚成校)位于良渚新城崇福山居,紧依东西大道。良渚社区教育中心(良渚成校)自建校以来,一直重视区域性的社区文化建设。在经过五次变迁校址的发展历程中,逐步积累了底蕴丰厚、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教育超市”。学校在服务大众,服务社区的宗旨下,利用教育超市积极开展创新型的服务社区文化探索与实践,学前教育专业的品牌项目教育实践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设计实施的。
经过调查显示,随着新时代的大发展,良渚不可避免地搭上了急速发展的快车。人口的急剧增长,外来人口子女的入学,特别是幼儿园的数量增长导致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不断扩大。
作为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良渚社区教育中心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提供主要场所,创建良好的学生学习环境,加大学生专业的技能规范化。重视学生专业课程建设和师德师风的价值引导,促进学生专业和社会需求对接的和谐健康发展。
二、教育取得的初始成效
(一)教学组织形成品牌的成效
学前教育专业从最初的服务社区,单纯地回报社会需求的教育实践,到逐步开展为该项目实施提供保障的一系列活动,最终形成社区教育的品牌项目,已经取得了较多的初始成果。获得了余杭区社区教育优秀品牌项目,获得了杭州市社区教育的优秀品牌项目。浙师大院方专门到校颁发了优秀教学点的荣誉称号。
(二)品牌项目培养的人才成果
1.培养一批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通过学前教育专业的品牌项目,每年都有优秀的毕业生毕业,走上岗位,服务社会。统计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共毕业学生1310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1299人。还有优秀学员和优秀班干部,以及取得学士学位的优秀学员。通过品牌项目的教育实践,培养了这一批批优秀的学员,他们在各个学校学有所长,教有风范,是幼儿园的园丁,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品牌项目的重要财富。
2.增强了学员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规定要求的学科课程之外,增加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与专题讲座,引导学员树立服务社会、服务社区的意识,对于培养服务社会的精神、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品牌项目进行中,贯穿良渚文化专题讲座、幼儿教师有效性教育讲座、幼儿教师师德专题讲座,健康与保健知识讲座,法律讲座等。组织班级管理的教师团队,不断地总结经验,,完善活动和讲座的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努力打造学前教育活动品牌。
3.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学员的就业率
专业的课程教师团队来自浙师大教师,规范的课程,加上面授课时的保障和不断创新的课外活动和讲座,促使学员自觉的学习、思维方式等对自身认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促使学员思想上进一步成熟,学业上的追求也有更高的目标。通过学员教育培训回馈表统计发现,顺利完成学前教育品牌教育,积极参与活动和讲座的学员,自我意识增强,思想程度有显著提高,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学前教育品牌项目活动的影响下,学员都能够顺利毕业,专业对口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教育培训品牌的特色及基本经验
(一)深入调查,明确品牌定位
良渚社区教育中心一方面本着服务社会的目的,深入调查区域范围的社会需求,针对本地区人口激增导致幼儿教师缺口偏大的特点,联合浙师大打造学前教育的专业品牌。另一方面针对良渚历史文化特色,深化对良渚文化的发掘和研究,传承和宣扬良渚文化先贤精神,融合本地区学前教育专业的社会需求,在良渚文化传承基础上创新,以服务社区为目标,打造学习品牌。
(二)注重宣传,整合资源,融合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