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郜丽霞 张高扬 金瑞锦 本文字数:2600
[摘 要] PBL教学模式改变了生理学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使教师明确了学生的人员层次、学习需求、兴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全程参与到日常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关 键 词] PBL教学模式;生理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066-02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应用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自我指导学习和小组讨论展开。一般情况下,该方法是对生理学教学过程中重点问题的重新构建和情景再现,组合教师指导,让学生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展开小组讨论,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程的研究,包括设计理念、实施方式以及考核与评估体系都是建立在新的教学目标上。目前,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也证明,PBL教学能够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日常教学效果,本文对PBL教学在生理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分析。
一、课程现状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以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标准,学生将所需的药学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吸收和转化。作为“叠积木”的培养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确实可以快速并且批量培养新的药学工作者。但这种培养模式也有自身的弊端,会直接导致各专业之间脱节,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PBL教学模式正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也是药学教学改革的准确方向。生理学课程是一门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从基础的生理学任务及研究方法开始,在细胞层面打开突破口,作为整个课程基础章节,接着讨论各系统的生理学功能,有条理地阐述生命现象机制及影响因子等,挖掘生理活动变化规律。生理学与药理学、实用药物学基础等学科存在交叉和渗透,学科涉及面广且利用度高,是整个药学学习的重中之重,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生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至关重要,PBL教学方法的应用加强了药学专业及医学专业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对未来药学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有重要的意义。
二、PBL教学模式的起源和发展
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于20世纪60年代为了解决卫生保健需求变化相关问题,把基础科学与临床问题合并后开设的一门课程,即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课程,并由Barrows等在1969年成功报道,成为PBL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1]。自此之后,PBL教学先后在欧洲、瑞典、荷兰等国家进行了尝试,且在美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截止到1991年,全美超过100所医学院采用了教学效果良好的PBL教学模式,哈佛大学医学院也普遍采用了PBL教学模式。
相较于国外,我国引进PBL教学较晚。上海第二医科大學在1986年率先引入了PBL教学方法[2]。经过后期发展,中国医科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等分别引入了PBL教学,并且在基础课和实验课以及临床课程当中取得了较好成效[3]。近几年来,全国各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改革热潮中争先引入PBL的教学实践。
三、PBL教学实施方式
(一)确定教学模式
生理学教学模式的确定建立在PBL教学模式下,本质是将“叠积木”的传统培养模式转变为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常见的药学问题或典型的药学案例展开核心讨论,让学生在课堂和课后做到身体力行,真正回归课堂,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课程设计主要通过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课前预习工作,奠定基础;第二步课堂问题案例汇总,展开分析讨论总结,,解决问题;第三步课后相关资料收集及论文书写,拓展知识面,升华思维。三个步骤层层叠加,环环相扣,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二)实施教学过程
选取2017级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生理学课程教学对象来系统学习生理学课程。具体教学过程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讲解PBL教学模式,分组,提出问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讨论问题提交作业;第二阶段,学生分组讨论寻求答案,推荐讲解,教师讲评,发放第二部分教案,学生讨论问题提交作业;第三阶段,学生分组讨论寻求答案,推荐讲解,教师讲评,发放作业,学生课余时间讨论问题提交作业;第四阶段,学生分组讨论寻求答案,推荐讲解,教师讲评总结;第五阶段,发放调查问卷评价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过程,制作网络调查问卷,共12题,通过网络匿名填答,每个手机号作答一次,每个题目进行分值设置,得分越高的学生,对PBL教学过程理解更深刻,综合素质及能力有明显提升。问卷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分析学生对PBL教学方法的认同度;第二部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一般应用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等;第三部分,分析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增加“负熵”因子,达到“熵减”效果,包括自学能力、资料搜集能力等。
通过PBL教学调查问卷,总共收集测评114份,分析显示, PBL教学方法在生理学中的实践是有效的。40.35%的学生测评分数为120分,21.93%的学生测评分数为110分,超过60%的学生认可PBL教学方法,重难点知识掌握程度较好,综合素质及能力有显著提升,29.82%的学生测评分数在50~100分这个区间,说明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一般,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差异不大。另外,7.02%的学生测评分数在50分以下,说明在PBL教学中该部分学生掌握程度较低,比传统教学效果还差,说明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应PBL教学模式,应该因材施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