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迟尧林 梁宏昌 本文字数:2569
[摘 要] 隨着新时代新旧动能转换的不断深入,对培养新时代高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职公共基础课人文素养教育作用不可忽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高职人才培养高质量提升的前提和基础,在分析新时代对高职公共基础课新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人文素养教育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的思想,并指出探索实践相结合的全方位人文素养教育的实现路径。
[关 键 词] 人文素养教育;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094-02
一、新时代对高职公共基础课的新要求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指出: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教育部在《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和教育部2014年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只有在高职教育中充分认识公共基础课程的地位,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高职培养的人才才能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高职公共基础课在人文素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这也对我国新时代高职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要求高职培养的人才不仅具备高技能,更要具备过硬的核心素养。本文提出构建基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是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由“注重专业技能”向“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转变,解决“重技能、轻人文”的现实问题。为此要针对国家的总体要求,通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生活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培养其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在实践中适应不了社会,也很难健康成长。因此,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实施,特别要注重实践探索,力求将各项人文素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最重要的是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
三、高职公共基础课中人文素养教育实践的路径
(一)构建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课程
体系
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行业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改革,胜任专业相关领域岗位工作,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就业能力、有生活品质、有发展潜能”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在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站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角度构建公共基础课中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既要依据国家政策文件精神,又要凸显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为便于实施,可在课内基础课程压缩公共必修课程,增加国学文化类、人文修养类、外国语言类、信息技术类、数学应用类、职业核心素质类、意识教育类、艺术欣赏类等选修课程;课外采用第二课堂、志愿者社会服务、科技文化艺术节、学生社团等系列活动。
(二)实施三结合的全方位人文素养教育的实现路径
采取必修+选修、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三结合方式,将理论教学与日常行为活动教育有机结合,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1.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及目标定位
构建人文素养教育下的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体系重点体现在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目的。总体目标是全面体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精神,重在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自然环境。具体课程目标包括以下几点:知识目标是掌握服务专业所需基本知识;掌握合格公民所具备的基本知识;掌握养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知识。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沟通交际能力;培养信息处理能力;培养职业基本能力等。素质目标是提升职业素质、人文素养、文化陶冶、艺术鉴赏、艺术修养、人文情怀、团队协作、目标管理等能力。
2.构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体系
借助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搭建“基础平台+方向培养”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模式改革。一是改革教学模式。借助信息化教学网络平台等手段,利用构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改革模式。二是改革教学内容。公共基础课教学要对接各专业培养人才目标的具体要求,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其中,与时俱进开发授课内容及校本教材。在教学内容中渗透人文知识传授、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创建德育情境渗透立德树人教育,以达到提升职业素质、人文素养、文化陶冶、艺术鉴赏、艺术修养、人文情怀、团队协作、目标管理等素质培养目标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