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策略研究

作者:崔发朋 朴洪林 本文字数:2659
  [摘           要]  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潜力,结合理论与实践开展企业化教学课堂,加深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为学生展开翱翔的翅膀。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艺术设计专业;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014-02
   当前的教育环境下,高职院校数量增加的同时也为社会和
  企业不断输送了许多的专业型人才。艺术设计行业作为兴起较晚的行业,对有优秀的艺术欣赏力、艺术表现力的专业人才十分渴求,而学生也应该用自身所学和自己的双手努力创造自己的
  价值。校企合作既能满足创造一支专业性强、富有潜力的人才队伍的企业发展需求,又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就业、创业和解读市场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所以深化校企合作刻不容缓。
   一、校企合作的深刻意义与特征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顾名思义,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情况在国外教育中由来已久,并且经住了时间
  的考验,体现出这一教学模式的巨大优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事业一直是我国发展规划中的头等大事,现在我国的教育行业中几乎所有职业院校都在与企业进行着合作,合作内容
  覆盖全面,比如共享设备和资源的专业实训、工读轮换的学习方式、“订单型”的科研合作等。这些尝试和行动具有很大的必要性。过往传统的教育模式主抓理论轻视实践,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难以尽快掌握工作技能适应工作岗位和快节奏的社会发展。校企合作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运而生,现代化的职业教育采用“七分实践、三分理论”的教育模式,努力做到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两手抓、两手硬。以学生的发展、学校的教学和企业的实例为出发点,因材施教、因势施教,帮助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走上正确、快速的发展道路。
   (二)现阶段校企合作的特征
   现阶段校企合作还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部分学校过分依赖企业培养,不能兼顾企业和社会两方面对人才的需求,导致学生接受的教育内容狭窄,缺乏自身特色,最终不利于就业。这种利弊兼具的现象是校企合作的典型特征,具体表现有:在不了解企业规模等信息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过度企业化培养,但在学生就业时相关企业并不能吸收数量庞大的毕业生,导致学生就业失败;学生接触的知识面窄、综合能力较差,甚至常识不足,这种情况也十分影响创业就业和人生发展;进入企业后因原有员工经验丰富能力较强,初入企业的学生升职空间并不大,职场观念尚未成熟,学生容易消沉失望,不仅影响其工作和学习能力的发挥,也降低其工作热情。因此优化校企合作模式,正确结合两方面的推力是现阶段开展校企合作的重点。
   二、深化校企合作的入手点以及内容和措施
   (一)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缺乏指导性,导致校企合作开展不畅
   艺术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特殊性,设计出富有设计感和艺
  术内涵的作品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实践是重要的教育环节也是很
  好的教育方式,只有清晰设计与制造的整体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搞好艺术设计教育。但现阶段大部分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重点仍落在设计艺术表现能力培养、造型塑造等课程上,忽视了对工艺流程、材料学和有关设备使用以及统筹时间、成本和性能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建立与人才培养出现了脱节的现象,课程的机械性叠加降低了艺术和技术的衔接性。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自然难以开展相关的校企合作内容,甚至难以选择合适的企业参与到合作中来。
   2.校企合作保障不足
   目前,多数职业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还停留在民间状态。国家对校企合作进行大力提倡和扶持但还没出台有针对性的法律保障措施。此时学校自然难以大力全面与企业开展合作,合作形式多未能落实在文字上,学校所需经费和企业追求的效益都不能得到保障[1]。这也影响了企业深入合作的热情,双方都不主动或者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的问题屡见不鲜。
   3.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需要改革
   我国主流的教育观念仍信奉“学而优则仕”,“上个好大学”仍
  是学生和家长的追求目标,这些陈旧的人才观念制约着职业院校的发展。另外,教育观念也影响着教育体制的变化,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学院乃至学校的主观能动性差、缺乏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导致校企合作消极进行甚至还是“一张白纸”的状态。这两种原因自然制约着校企合作的推进。
   4.校企衔接差,学分互认难
   教学计划的制定属于学校的工作,部分学校教学计划制定并未很好地与企业需求接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实际性;职业技能水平的评定在于企业,在艺术设计领域存在技能水平评定机制落后的情况,导致所学知识缺乏前瞻性,也就大大降低了学生能力与职业岗位的匹配度,失去了校企合作的意义。
   (二)深化校企合作的策略
   1.重视课程内在
   重视课程内在教育,把握教学最终目标才能寻找到合适的企业并与之共进。以台湾的高职教育为例,在多种设计比赛中观众都能在最终赛场上看得到、摸得着学生的设计成果,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力都切实得到了提升。反观内地的设计比赛,一部分原因是参赛人员多,将全部的设计品变现有困难,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比赛将评选标准仍停留在设计图上。不亲自动手把设计落实,很容易出现“想当然”的问题,设计不只是设计外形,也要拥有用最合适的方式和材料将设计品的质感、设计感、艺术感表现出来的能力。停留在设计图层面的教学不能达到艺术设计教育的最终目标。所以,摆正教育理念,增强教师自身的实践与认知能力,重视课程的內在,寻找最有帮助的合作企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