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凉芝 本文字数:2437
[摘 要] 针对中职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中“脉搏的评估及护理”教学进行说课设计,满足理实一体化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中职;脉搏的评估及护理;说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126-02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1]。本文从说教材、说教学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对中职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中“脉搏的评估及护理”教学进行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一)对象
本专题内容学习对象是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她们年龄大多在16~18岁,均为女生;好奇心较重,思维活跃,易于引导和启发;喜欢探索和实践,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经过一年级医学基础课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同时通过之前对护理学基础的教学,学生普遍对本课程产生了兴趣,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和动手实践。但因年龄较小,思想不够成熟,归纳总结、综合应用能力偏弱,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保持注意力。
(二)地位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我校使用的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护理学基础》第三版教材。该教材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书以贯彻现代职教为理念,精确定位培养目标,贯穿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观,以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实用、够用与护士执业考试统一为原则,其内容得当、逻辑性强、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特点。
(三)教学内容
脉搏的评估及护理是该教材第十二章第二节内容,是该章节的一个重要部分。脉搏的评估及护理是护士必须掌握的临床护理工作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是考试易考点,临床实践意义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解释间歇脉、绌脉;能正确进行脉搏的评估;掌握异常脉搏的护理;熟练掌握脉搏的测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任务驱动、探究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熟悉临床护理工作程序,逐步形成临床护理工作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良好的人文关怀精神,关心爱护病人;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增强操作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脉搏的测量方法。
2.教学难点
异常脉搏的评估及绌脉的测量。
二、说教学策略
(一)教学思路
采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结合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演示教学、探究教学,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同步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提高综合能力。
(二)教法分析
1.任务驱动法
通过设置情境,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进入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完成任务,掌握知识点。任务驱动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团队精神等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2]。
2.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3.演示示范法
进行精准示教,培养观察能力,熟悉技能操作,展示人文
关怀。
4.案例教学法
结合临床案例,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5.探究教学法
探究式教學以问题为导向,创设研究情境,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或问题背景来消化教学内容,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自主参与实践探索的意识,学生在不断质疑问难的探究中,获得知识,发展智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3]。利用好奇心,调动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学法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观察法、实践法、合作探究、角色扮演、自主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进行听课、分析、讨论、练习和实践。
三、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复习动脉、脉搏的解剖和生理知识。(2)预习脉搏的评估及护理并提出疑问。(3)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每组设立1名组长。学生提前5天复习并预习,熟悉内容并提出疑问,教师在课前即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案,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掌控课堂。通过课前准备,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鼓励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二)课堂教学
1.任务驱动,激发思考(约3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