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角度浅谈“创新2.0”背景下我

作者:郭亦豪 邓宇婷 贾方胜 陈婷 本文字数:2483
  [摘           要]  随着中德双边关系越来越紧密,我国学习德语的人数与日俱增。为迎合广大德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国内各大出版社出版了多不胜数的德语图书。如何将这些图书推广出去,使它们能够服务于德语学习者并为出版社增加收益就成为当下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出版社除了传统的线下图书推广活动以外,还纷纷利用起互联网平台,特别是互联网社交平台进行德语图书的在线宣传。以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基础,分析国内出版社德语图书总体的推广现状,并思考其未来的出路。
  [关    键   词]  “使用与满足”理论;创新2.0;德语图书
  [中圖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066-02
   图书作为信息与思想传播的媒介,一直是德语学习者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随着中德双边关系越来越紧密,我国学习德语的人数与日俱增。为迎合广大德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国内各大出版社出版了多不胜数的德语图书。与此同时,如何将这些图书推广出去,使它们能够服务于德语学习者并为出版社增加收益,成为当下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将结合“创新2.0”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以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基础,研究我国德语图书推广的现状并对此提出建议。
   一、“互联网+图书推广”的可行性
   “互联网+”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它的内涵在于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社会各领域之中,从而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这一理念自2012年11月进入我国公众的视野以来就不断地推动着我国经济与社会形态的演变。为响应时代的号召,出版行业亦不甘于人后,利用互联网技术为自己的行业注入新的生命力,从而弥补传统图书推广方式的不足,打破图书推广传统方式的局限。回顾过往,图书推广的传统形式主要有平面广告、名家书评、书店陈列、作者见面会等。这些方式的不足与局限在于表现形式单一、时效短、受众范围小、互动少。相比之下,利用互联网的新型图书推广方式就较具优势。
   1.网络平台上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发布功能丰富了图书推广的表现形式,使图书的推广变得更真实、更有趣;
   2.永久有效的消息列表使读者不受时间的限制,任何时候都可以翻看过往发布的内容;
   3.用户群体以及人数不受限制,且已成为用户的还可将消息内容通过“分享”功能传递给更多的潜在用户,扩大受众范围;
   4.“留言”“评论”以及“回复”功能大大地拉近了读者与出版社的距离,增加了互动。
   二、我国出版社德语图书的推广现状
   在国内,出版德语图书的主要有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这些出版社除了开展传统的线下图书推广活动以外,也开始加入了互联网营销的阵营,利用PC端与移动端的优势进行德语图书的推广。目前,我国出版社德语图书推广现状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线下推广与线上推广双管齐下
   在“互联网+”时代,出版社纷纷利用网络技术,打破时间、地域及信息量的限制,将更多的图书信息介绍给更广的读者群体,使读者能够随时随地了解图书。同时,出版社始终未放弃图书的线下推广工作。作为小语种,德语图书的读者数量有限,,出版社不会选择在平面媒体上投放广告或在实体书店里举行促销活动等高成本且效果不持久的宣传方式。但是,出版社却从未停止过与校园的互利合作,如校园书展、公益讲座、教材使用培训等。通过这样的合作,出版社凭借学校在知识领域的权威性为自身树立了一个专业性的企业形象。
   (二)线上推广方式丰富
   目前,出版社除了在线上以及线下声、图文并茂地直接宣传图书以外,还通过各种间接的线上宣传方式,提高企业自身的关注度,如在线分享与德语以及德语国家有关的奇闻逸事;介绍名人名家生平与成就;发布名作家采访视频或文稿;邀请名师在线传授德语学习方法;免费推送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的教学、语言证书考试的高分秘籍等。作为行业领头羊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甚至还在其移动端互联网平台分享了德语慕课(UMOOCS)资源,以此提高其出版的相关教材的关注度,甚至提高销量。
   (三)推广平台种类多
   随着社交媒体的走红,出版社已不满足于在PC端网站上推广德语图书,而是逐渐开始利用社交媒体的超高人气,增加自身的曝光率。例如,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等,都同时在新浪微博、微信、豆瓣网等热门互联网社交平台进行德语图书的宣传与推广。
   (四)便捷性大大提高
   为吸引读者,出版社纷纷各施其法,在提供优质图书之余,亦为读者带去便利。从最初的“网上书店”到付费“电子书”,再到集所用功能于一体的会员制“应用程序”,都向人们展示了出版社在服务读者道路上的努力与进步。其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便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及同济大学出版社。前者将厚重的德语词典制作成为轻巧的移动端应用程序(外研社精编德汉汉德词典APP),读者只需支付较低的费用,便能将该词典安装到手机上;而后者更是推出了一个具备电子书阅读功能的应用程序(同济德语APP),读者购买电子书后可以直接在该程序上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