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作者:崔玉莹 本文字数:2566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工匠精神”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实现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职业院校要担当起培育“工匠精神”的重任,从教师队伍、专业教学、思政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社会环境等方面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    键   词]  新时代;“工匠精神”;职业院校; 培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044-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取得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工匠精神”是推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打造制造强国、实现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早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在“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专题研讨时指出,职业院校要担当起培育“工匠精神”的重任,培育“工匠精神”应成为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核心任务。付守永的《工匠精神》指出,“工匠精神”是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包含的内涵就是精益求精、严谨细致、耐心专注、专业敬业,这些正是职业院校培育技能人才的宗旨。培养高技能人才,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是这个时代赋予职业院校的神圣历史使命。
   培育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
   一、提高认识,形成合力
   政府从立法、制度、宣传等方面起主导作用,切实做好培育“工匠精神”的各项工作。构建制度体系、完善法治;全面深化改革,厚植公平竞争的土壤;改革职教体系,注重实战演练;加大力度宣传劳动、职业和创造的价值和意义,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快职业技能培训立法,构建全体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加大德育投入;建立激励性的技能人才薪酬制度体系,提高薪酬待遇;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加强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促进优秀工匠脱颖而出。
   提高企业参与度。针对政府开展的技能竞赛,行业、企业要主动为员工提升技能,为大国工匠提供培训机会和平台。
   职业院校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各教学环节中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
   加强政府、企业、学校以及学校内部之间的沟通联动体制机制建设,形成合力。
   二、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打铁还需自身硬”,,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身体力行教学生做学问和做人。必须具备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等素养的教师才能够以积极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
   将“工匠精神”融入师德师风建设中,塑造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教师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探索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以身作则在言传身教中对学生渗透“工匠精神”教育。开展师德師风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开展各类评比评选活动;组织教学基本功大赛、信息化技能大赛、专业技能大赛等;深入挖掘工匠型教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做实践活动,对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技术等进行细致了解,熟悉、研究企业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准确把握其未来发展趋势,使其拥有更好的结合实践教学的能力,同时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培养教师爱岗敬业、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创造机会让教师有更多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
   三、专业教学融入“工匠精神”
   将专业课教学作为“工匠精神”培养点主阵地之一,不断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除了要具备课程的专业性,还要注重专业实训的细节,精益求精,使学生在实训中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在技能训练中养成“工匠精神”。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育“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从而使“工匠精神”与技术活动、技能培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专业教学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把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把“工匠精神”培育纳入课程体系,融入理论教学、顶岗实习和专业实训等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把“工匠精神”内化为职业道德品质。
   结合专业教学,举办专业技能大赛,培养“工匠精神”。举办和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选拔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时也让学生在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中培养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工匠精神”
   思政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积极引导学生把握新时代,把个人理想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道德素质和人格品质,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多种途径渗透“工匠精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