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案例教学法在工业防火防爆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作者:郭梁辉 张丽丽 本文字数:2727
   [摘要]火灾、爆炸的危机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因此,需要人们树立严谨的防火、防爆意识,并基于该专业工业防火防爆技术的课程中全面拓展火灾及爆炸的危害,借助有关案例进行推广与实践,引导专业学生建立良好的防范意识,体现出科学、标准的课程运用价值。就案例教学法的优势进行分析,提出该方法在工业防火防爆课程的实践运用方法。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工业防火防爆课;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C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214-02
  火灾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严重破坏了社会安定,还违背了安全生产的意义。尤其是该课程的实践内容,,对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与探索提出了更多挑战。因此,需要有效权衡案例教学法的核心优势,以实际案例的方法拓展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而在过程中展现可行性教学特点。同时,需要在课程中将工业生产中燃烧现象和爆炸现象的主要发生原因以及合理的防火防爆措施,贯彻“人才强国”的基本战略。
  一、案例教学法优势分析
  案例教学法是利用仿真技术模拟或直接引入常见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充分融入实际场景进行理论调研和情境分析,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情境分析能力。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在抽象的内容中总结合理的防火、防爆技术的内容。
  案例教学的有效拓展能够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和理论思考,帮助学生充分联系生活中的实践现象,提高学生对课程理论的基本认知。同时,该方法能够转变学生的操作意识,将重理论、重板书的现象转变成对实用型基本能力的全面认知,对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积极作用。另外,该课程通常会涵盖有关燃烧的基本定义和消防措施的知识,能够让学生从多学科的理论交错中总结出现阶段合理的防爆操作原理,帮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进行相关概念的理解,进而更为直观地展示工业防火防爆课程的发展动向”。
  教师通过合理的数据收集,并以清晰化的内容展示方法,促使学生能够从多样的数据中了解火灾、爆炸事故的危害,就2018年(1~8月)消防部门的数据所示,全国火灾事件达16.65万起以上,直接造成人员伤亡1513人以上,交通、旅游、工业等产业因为灾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62 亿元以上。因此,该方法能够在系统的数据支持下完善学生的防范意识,在合理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了解爆炸、火灾等现象的危害,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有积极意义。同时,该方法需要强有力的实时数据支持,进而能够引导学生对新时期的操作技术进行系统的了解。通过分析,强化了师生之间的操作交流,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实践案例处理框架体系,促使学生在操作中提高自身的精神素养,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劣势,搭建了和谐的沟通桥梁,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积极价值。
  二、基于案例模式的工业防火防爆课程的课程体系优化
  (一)确立基本教学流程
   1.教学体系
  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明确核心教学目标,抓住课程的知识重点和知识难点,结合不同的实际案例有效延伸相应知识点的内容,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感受知识的重要价值。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对案例内容进行筛选,特别是需要优选带有防治措施的案例,帮助学生能够更科学、更系统地认知防火、防爆的技术内容。同时,需要依据案例进行理论拓展和设计分析,收集各案例所对应的知识点体系,进而确认系统的教学内容和研究内容。另外,需要严谨对待课后作业、课内讨论的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具有实践分析价值的实践案例,进而提高“案例”的精准度。最后,教师需要优化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更科学地认知工业防火防爆课的课程价值,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点内容的理解。如涉及燃烧部分的内容时,学生则需要收集可燃物的定义、助燃剂的定义、燃烧的条件和氧化反应的反应现象,通过了解该反应过程会伴随大量放热、发光的现象,使学生认知若实际操作不重视对氧化反应操作的控制,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知“铝热反应”的实际原理和防治火灾所使用的金属灭火器的种类,进而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和防火理念。
   2.教学内容
  针对“火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各章节的核心内容进行相应的技术拓展。如对燃烧的理论基础介绍中,需要以“2009年2.9中央电视台大火事件”和“2017年2.3莆田港头火灾事件”为核心内容。以此拓展相应的着火原理,氧化剂氧化产物和燃烧产物的知识,帮助学生在实际教学内容中认知这些理论的定义,提高学生对该内容的认知2。此时教师可以借助高中的常见实验进行拓展,即2Mg+0,座二2Mg0的化学反应,分析出实验所使用的镁条为可燃物,氧气为助燃剂、氧化剂,也是反应的基本条件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强调实验的现象是伴随大量的白烟和明显的白光,使学生全面认知该反应。
  在建筑物火灾防控的实践教学中,可以利用“2017年10.12桂林瓦窑批发城火灾事件”2010年11.5吉林市商业大厦火灾事件”等实践案例,引导学生从可燃物的基础上分析建筑物着火的原因,进而引出在火灾过程中烟气成分和回燃现象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能够更快地接受工业防火课程的实践意义。如对烟气的探索中,分析各类火灾事件后所产生的悬浮固体C和液态C所构成粒子,该粒子又被称作为“烟”,其粒子的内径在0.01~10μm左右,符合PM2.5的计量标准,因此火灾所产生的烟对人体是有危害的,若长期处于烟气的环境中呼吸,可能会导致呼吸受阻或窒息的现象。从对人体影响的角度分析,让学生重视火灾现象的危机和可吸人颗粒对环境的影响。最后,需要提示安全逃生的意识和防火材料的基本性能,帮助学生能从案例的影响价值中探索合理的学习体系和学习框架。
  針对“防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联系火灾与爆炸之间的关系,系统地介绍易燃易爆易腐蚀物品的基本性质,如从“2011年7.2济南天然气管道爆炸事故”出发,分析出易燃物体的基本性质,并从闪点<28C以下的可燃物出发,收集出在各类工厂中常见和主要生产的化学物质,促使学生对易燃物有全面的认知。如可以从“1986年北京溶解乙炔站爆炸事件”出发,分析乙炔的基本结构和在实践操作工艺中的各项操作步骤的技术和涉及风险,通过模拟情境的模式拓展乙炔爆炸所产生的各类物质和安全事故的影响。同时利用乙炔在遇水中所产生的化学反应CaC2+2H2O一>Ca(OH)2+CH2↑,若操作中未使用系统的方法处理C2H2,那么则会导致大规模的可燃物燃烧现象回,甚至导致爆炸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