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浅谈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培养

作者:许榕 本文字数:2898
  [摘           要]  在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后,创新教育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理念,是高校培养学生形成较高文化素质的重要教学导向。根据目前已有的教学经验,,如何将创新理念和创新化的教学方法融入中高职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中成为该专业教师关心和探讨的重点问题。为了全面提高学生该专业的技术能力,分析当前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创新思路,并将创新的教学方法融入该专业教学中,以此强化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对该专业形成良好的认知能力。鉴于此,就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展开详细探讨,并提出具体的研究思路,供广大读者借鉴。
  [关    键   词]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6-0058-02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教学改革成为中高等职业院校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驱动战略,人体解剖生物学作为中高等职业院校科学教育类、医学专业类的重要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运用性,如何培养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知识是该专业教师关心的重点问题。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是该专业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与该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相辅相成,通过相关的实验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巩固和强化学生学习的该专业的知识,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全面提高教学实验水平,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教学实践能力。在该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对学生学习该专业知识的认知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增强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效果可以以该专业课程为导向,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今天,对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也有着重要帮助。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该专业的传统教学中,实验教学仅被当作验证学生所学该专业知识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虽然以实验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但以实验教学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大多数是理论教学中的知识或是对一些定理的认证,难以强化学生的认知模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有限的,不具备良好的实用性。因为在传统的实验课程体系中,各个实验环节和实验部分是相互独立分开的,缺乏对整体实验教学的系统化设计,虽然这些实验也能促进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与交流,但这也导致学生的思维被束缚在课堂中,只局限于完成实验项目和作出实验报告,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没有得到调动。传统的实验教学不适应新时期学生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不能有效激發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形成良好的知识应用能力,实验课程设计的目的性不强,难以满足学生自主化学习的需要。在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课堂教学实践的主体,采用“填鸭式”或灌入式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仅仅是根据教师课堂的教学要求被动的接受知识,按照老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按部就班地学习知识,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目的性丧失,难以形成良好的知识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丧失。在传统教学模式框架下,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很少有较好的交流学习机会,教师所进行的实验课程设计难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还不高,做实验的兴趣也不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只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也缺乏独立观察、分析、组织、探究、综合判断事物的能力,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其所形成的专业能力不能满足现代专业岗位的需求。
   二、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式,优化创新实验教学过程
   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受到社会各领域学者的关注,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也进行了修订和重新设计,根据相关实验项目的内容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课的学时,并结合有关实验教学材料全面做好实验课程教学设计,有的放矢地对实验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给予学生动手实践训练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导向,全面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实验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构建具有创新性的互动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训练中,在实验实训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渗透人体解剖有关领域的前沿科学技术知识,根据教学目标的设计整合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学生的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面向学生做好实验的基本讲解和演示,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实验操作规范,并且要边演示边向每个学生介绍每个实验的步骤特点和内容,使学生对实验教学形成基本的认知,让学生在脑海中对实验形成初步印象。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使学生活学活用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规范和基本的操作技术,为学生深入研究该领域的知识打下良好基础。在上课之前,教师也应该加强相关的实验布置,做好备课准备,也要让学生做好相应的预习准备,要在上课之前向学生给出教学大纲,布置相关的预习内容,把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就能对所开展的实验项目有明确的认知,使学生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在上课过程中能跟随老师的步骤,快速地学习知识。该专业的实验报告写作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是训练学生形成专业学习能力的基本环节。实验过程不仅是对实验过程的总结和表达,也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教师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报告书写给出具体的要求,要培养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意识,同时也要向学生认真讲解相关的实验仪器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数据结果的记录和整理等,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书写实验报告,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引导,促进学生能够独立分析问题、独立思考问题,使学生在实验报告撰写与做实验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真实生动的记录实验过程与结果,允许实验失败,但要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所观察记录的数据结果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要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问题加以详细的说明与讨论,使实验过程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