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曾雄鸣 本文字数:2137
  [摘 要] 探讨行为导向法在高职数学课上的实际运用情况。当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让高职数学课上不断有新的理念以及手段,但是“灌入式”的模式依旧深深影响着诸多教师,这种局面下,对教学手段实施革新以及突破,才能让高职数学课的开展达到更高层面,将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
  [关 键 词] 行为导向教学法;高职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0-0172-01
  行为导向法是将各类教学手段进行合理运用,教师则是立足于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以及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基础以及爱好,遵循心、脑、手合一的策略和原则,对教学手段进行适当的组合,这样可以让教学质量实现全面性提升,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实现进步。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
  行为导向法在高职数学课上的推广和运用,让一直以来以灌入式为主要模式的数学课授课模式得到根本上的改变。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将学生的数学兴趣以及学习热情调动起来[1]。让高职数学课的开展更具活跃的氛围,将枯燥刻板的模式改变,这是数学教育的一种进步,也是行为导向法发挥自身价值的重要表现。
  (二)实际应用难度大
  行为导向法让高职数学课的授课效率全面提升,让数学课的授课质量以及效率得到提升。但应试思想以及灌入式的理论还是根深蒂固,教师以及学生对教学改革适应力不足。教师多数都是被动接受对这种新模式进行运用,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传统观念的影响力还是存在的,很多教师甚至认为行为导向法并不符合高职教育的实际需求,甚至提出反对运用这种方法。另外一些教师并未提出反对,但没有领会这种教学模式的真正精髓,在实际运用中出现諸多的问题,例如,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任务难度过低。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觉得非常简单[2],于是产生了自负以及轻视的态度,或者学习任务的难度过大,,导致学生没法解决,于是产生了畏惧心理,这种情况下数学课的开展也是失败的。另外,多数的高职学生数学基础非常薄弱,这种局面下诸多学生对数学是不感兴趣的,一些学生并没有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学习积极性差,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知识进行单纯的记忆,这样的方式下数学学习是没有实践意义的。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学准备阶段
  在教学准备环节教师要明确课程开展的目标以及要求,对教材进行深入探讨,并深入到学生中。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思考,教学目标一定要与教学设计保持一致[3]。让学生的各方面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将多媒体课件进行合理的制作,学生小组的分工、教学任务书等需要教师详细设计以及精心准备,这样可以为高效数学课的开展打下基础。
  (二)课堂任务布置
  在上课前几分钟里,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生动简单的原因,对学习任务进行简单描述,然后下达任务书,对任务书进行讲解,在讲解的时候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将学生心里的抵触以及恐惧消除。教师可以对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重点提示,并引导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核心,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回答,帮助学生对任务书进行掌握和理解,这样可以让学生消除对学习任务的排斥以及顾虑。
  (三)完成课堂任务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保证每个小组内学生的能力是相近的,同时做好小组内的分工以及协调,帮助各个小组将学习任务顺利完成,教师主要的作用就是引导以及辅助。教师结合班级学生的基础、特长以及性格,选择合适的组长以及组员,每个小组的学生要进行组内的探讨,在正式探讨时,教师可以对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提示,让学生掌握对问题的思考方式,从中实现思维提升。
  (四)展示学生作品
  教师组织学生对每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展示,并对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成果进行评价,选择其中比较优秀的作品,让小组成员在班级学生的面前进行演示以及操作,并要求学生进行自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表示肯定以及鼓励,让学生产生学习自信心,感受到教师的认可以及激励,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也让数学课的开展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总之,行为导向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在高职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对这种方法进行灵活的运用,让学生掌握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师要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发挥出来,精心进行课前的准备,并在教学中对各类教学手段进行灵活运用,对课堂进行优化,对学生实施多样化的评价,让学生产生更强的自信。
  参考文献:
  [1]邱仰聪.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职数学“三位一体”教学体系的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2):96-100.
  [2]陆芹.以函数教学为例,浅谈思维导图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142.
  [3]陶金颖.信息化教学对高职数学课程教学设计的影响与实践:以经济数学中“极限”为例[J].现代交际,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