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核心力量训练对大学生慢投垒球打击技术的影响

作者:陈小龙 本文字数:2311
  [摘 要] 慢投垒球是由垒球演变而来的,具有趣味性、体闲性、健身性和竞赛性等特点,由于投球速度较慢,所以打击技术在比赛中尤为重要。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针对慢投垒球大学生运动员进行实验研究,旨在探讨核心力量训练对慢投垒球打击技术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八周的核心力量训练,测试者的打击技术和打击成功次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 键 词] 核心力量训练;慢投垒球;打击技术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293-01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核心力量训练对大学生慢投垒球打击技术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查阅了关于慢投垒球击打技术和核心力量训练相关的文献十余篇。
  2.实验法
  (1)实验对象
  吉林体育学院慢投垒球俱乐部15名男生和15名女生。
  (2)实验方案
  训练方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基础性核心力量训练为重点内容,基础性核心力量和专项核心力量的训练次数比为3∶1。基础核心力量得到巩固之后;第二阶段以专项性核心力量训练为重点进行训练,基础性核心力量和专项核心力量的训练次数比为1∶3。每个部分训练周期为4周,每周进行2次,每次训练60分钟。
  (3)实验内容
  基础性阶段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案。训练项目:核心力量训练;时间:60分钟;内容:平板支撑(60秒×3)、单腿臀桥式动作(40秒×3)、单腿蹲(20个×3)、抓举杠铃(35kg)(10个×3)、杠铃转体(35kg)(15个×3);每组间歇1分钟,共3组。
  专项性核心力量训练方案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打击弱点进行的。针对打击技术,从蹬转、挥棒、击球三个方面进行第二阶段核心力量的强化。
  根据实验前打击数据分析,将30个人分成了三组,训练时间为60分钟。
  一组为学动作标准,打击的精准度不高就是挥棒速度慢,击球距离近。针对这一问题对上肢进行了重点训练,采取了球棒加上加重环来解决,先用加了带有加重环的球棒进行30下挥击,再用普通球棒进行30下挥击,两个人交替进行,间歇两分钟。
  二组动作和力量各方面相对来说比较好但就是盯不住球,击球精准度不够,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腰腹进行了重点训练,采取了打击轮胎解决,首先将轮胎挂在与腰同高的位置,在上面标记球大小的圆,每个学生运用正确动作进行挥击,控制好球棒,尽量每一次打击都在圆中心,每个人做5组,每次挥击30次,依次轮换。
  三组为打击距离和打擊成功次数来看都是最强的,但蹬转和挥击动作的连贯性不好,动作容易分解,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重点对下肢进行了训练,采用抓举能量包进行蹬转练习,双手抓住能量包放于胸前,蹬转的同时将能量包甩出保证双手能抓住,力量和幅度都是正常比赛打击的标准,,每个人十五次,间歇1分钟,交替进行。
  3.数理统计法
  用spss软件,将实验得到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并进行T检验。
  二、研究过程与结果
  (一)实验测试者打击球的成功次数结果分析
  通过对每人打击15次,运用数理统计法对打击球平均次数进行了分析,调查数据显示,在为期8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后,实验测试结果的平均值显示实验后的成功次数要高于实验前的成功次数,训练前打击成功次数为6.5次,成功率为43.33%。训练后实验组的击球成功的次数为9.8次,成功率为65.33%。训练前后对比成功率提升22%,打击率有明显提高,只是每位学生的提升程度不一样。如果坚持长时间的练习,效果更为显著。
  (二)实验前后打击球平均成功次数T检验(N=30)分析
  配对差值实验前后平均值为-3.900;标准差为0.738;标准误差平均值为0.233;t为-16.714;自由度为29;显著性(双尾)为0.03。由此得到实验前后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从中可知t=-16.714,P=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