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1+2+N”管理模式

作者:欧阳叙学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管理是困扰广大中等职业学校的首要问题,它直接影响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内涵发展。“1+2+N”管理模式是发挥班主任、团支部与班委会以及学生小组的教育功能,形成立体网络式管理体系。体现了“管理重心下移”的基本原则,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的一种创新。
  [关 键 词] 中等职业教育;1+2+N;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3-0258-01
  一、邵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情况分析
  (一)招生政策
  根据国家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的相关职业教育发展规划,邵阳市教育局自2012年开始执行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高中教育1∶1分流政策,确保邵阳市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教育均衡发展。
  (二)生源状况
  1.生源数量:自2012年开始,邵阳市的公办、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数量得到保证。例如,隆回职业中专、洞口职业中专两所省级卓越职业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为4000以上,其他公办职业学校在校人数都在2000~4000之间,民办职业学校在校人数都达500以上。生源有了保证,就奠定了职业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基础。
  2.文化基础:据邵阳市教育局职成科的学籍管理统计:本市各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能够达到当年度初中毕业合格水平(例如:2015年、2016年总分为576分,2017年总分为546分)的人数比例在20%以下。近80%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毕业水平,还有一部分在校学生没有参加中考。
  3.家庭背景:根据学生学籍资料统计:来自农村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不低于75%,民办职业学校的比例接近95%。具体有如下特点:(1)留守学生多。(2)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对子女的教育不重视。(3)家庭比较困难,,学生学习条件差。(4)社会关系比较单一,缺少外来帮助。
  二、管理的理论依据
  (一)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兴趣教育理论)
  1.少数人具有天生的读书能力,他们对书本知识有兴趣,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而大多数人只对五官接触且能实做的事情有兴趣,对书本知识没有兴趣。
  2.“做中学”是最好的教育行为,兴趣活动是良好的学习方式。
  3.设计活动,激发兴趣,诱导参与是教师的必需素质。
  (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的智能结构由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想像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和存在智能等组成。
  1.一般情况每个人的智能总体保持平衡。只是智能的方面存在差异。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某个方面具有“天才”的潜质。
  2.学校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全才”,而是培养“专才”,让每个人都成为社会方方面面的建设人才。
  3.因材施教应是学校和教师施教的基本原则。
  三、遵循的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中职学生的管理要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个性化的管理与教育方式。
  2.重心下移原则:中职学生的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责任、班干部和团部的责任,更加要发挥小组长的管理功能。小组长是学生的直接管理人。
  3.友善原则:小组长、班干部、团支部成员对学生的管理要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用心交流。
  4.鼓勵原则:在管理过程中,应该以鼓励、表扬为主,讲究批评的方式。
  5.平等原则: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是平等的,管理人员不能摆架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
  6.参与原则:在年度管理全程中,要求人人参与管理,而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相互体验管理与被管理的感受,从而提高管理效能。
  四、“1+2+N”管理模式
  “1+2+N”管理模式属于金字塔式管理模式。班主任管理指令下发到团支部、班委会,经团支部、班委会成员解读后形成方案、措施,再召开小组长会议进行具体落实,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其示意图如下:
  1——指的是班主任。班主任是学校安排的班级管理负责人,班主任的管理下限是团支部和班委会。班主任的功能是调查、决策和评价,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是间接管理关系,主要是了解学情,做出正确决策与评价。
  2——指的是经班级学生选举产生的团支部和班委会。团支部和班委会成员依据分工,管理各类小组。两类成员定期改选,由班主任任命。其功能:决策的落实与活动的策划。
  N——指的是小组。有行政小组、学习小组、活动小组、兴趣小组和实训小组。各类小组直接受团支部或班委会的管理。每个学生可参加不同的小组,某个学生在N1小组是成员,在N2小组可以是小组长。小组长是小组的核心,小组长的作用是活动执行。
  班主任是宏观管理者,班委会和团支部成员是中观管理者,小组长是微观管理者。三位一体构建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系统。
  五、管理与评价
  1.评价方式: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小组评价个人,班级评价小组,实施捆绑评价。
  2.评价程序: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初评、班委会复评、班主任终评。
  3.每次活动,每个月要有小评议、期中阶段性评议、期末总评议,每次评议都要形成评价报告。
  4.每次评议后,做好总结。总结会后形成集体交流与个人谈话相结合的方式表彰先进,帮助后进。同时,将总结评价与毕业生就业指导相结合,更好服务学生的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任安良.职校学生管理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4(36).
  [2]周晓群.关于中职学生管理的若干思考[J].文理导航(中旬),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