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基于积极心理学角度的高职生学习动机研究

作者:钱利,吴吉惠
  [摘 要] 目前高职生学习动机研究中多是关注负面因素,未能切实关注高职生内心心理因素变化和潜力动力,旨在分析当前高职生学习动机存在的困境,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索学习动机激励机制和方法,促进高职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 键 词] 积极心理学;高职生;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 B8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4-0010-01
  随着社会发展,高职教育愈发重要,因条件限制,高职生入学时存在求知与迷茫的心理狀态。面对这种现状,亟须调动高职生的积极性,培养深层学习动机,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职生学习动力机制建构中。
  一、积极心理学含义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积极品质,帮助人类发挥潜能的一门科学[1]。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美好品质,认识和发挥自身积极力量。本文拟用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方法对高职生学习动机进行研究,挖掘内在潜能,激发学习动力。
  二、高职生学习动机困境
  近年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剧增,学生教育质量不升反降,且学生入校后动机落差大、缺乏理想、自律不足等导致学习动机不足,具体表现为:
  (一)认知偏差,兴趣低
  高职生入学后,脱离管束,面对诱惑难自制,且认知层面仅停留在获取文凭,放大金钱观与学习之间的矛盾,对所学专业缺乏清晰规划,迷茫中失去学习兴趣,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二)学习体验感不足
  高职生对过去及当下学习体验满足感、幸福程度以及对未来预期和乐观程度不足。据调查,50%高职生认为学习是做不到的事,学习无幸福感,25%学生无法坚持,对未来预期悲观,消极情绪体验使高职生焦虑,影响学习效果。
  (三)自我认知能力待提升
  自我认知指高职生对自身及所学专业的认知程度。高考失利、学习方法不当等导致自我效能感偏低,产生自卑畏难情绪,影响自我认知度。长期缺乏自我效能感,更为被动,不愿尝新。据调查,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意义不大、没意义甚至是“学习无用”,否定自身能力。
  总之,提升高职生学习兴趣、体验感和自我效能感,帮助高职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能力是转变学生动机的必经之路。
  三、激发学习动机
  激发高职生学习动机需建立一套从理论到实践、从辅导老师到学生个体的完整培养体系,积极心理学提倡积极人性论,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激发高职生学习动机。
  (一)发现积极特质,激发学习兴趣
  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等人于2011年开发出“性格优势”测量工具——优势行为价值问卷(VIA-IS),问卷反映被测试者五大显著优势。辅导老师应帮学生发现积极特质,增强心理抗困扰能力[2]。加强学生对专业了解、开展相关专题讲座等让学生看到专业实际需求,明白自身在校期间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必要性,提高直接学习兴趣并结合学生间接兴趣,共同激发学习动力。
  (二)提升积极情绪,激发学生动机
  成就动机影响学生学习毅力,情绪健康积极对成功期望较高,而成就动机弱的学生害怕失败,对成功期望偏低。对于成就动力较弱学生,指导老师应多激励,增强其外部动机和自信心,降低学生的学习恐惧感;对成就动机较强学生来说,指导老师应增强其内部动机,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适时开展竞赛活动,培养独立进取个性,使学会自我激励。此外,学校还应采用多种途径提升高职生积极情绪体验,不断提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3]。
  (三)优化学习风格,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通常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较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学习动机的培养。目前,应用最广的自我效能感测验是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同时国内也涌现出各种自我效能问卷。调查显示,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与以往比有所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4]。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较好的自我效能感在很多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如理解的学习价值、选择中难度的任务、灵活运用学习策略以及监控自我学习等[6]。自我效能感不仅能判断自己是否有能力进行有效地学习,更会影响到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体来说,学校为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有:为高职生提供更多的成功体验机会、进行鼓励式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结果归因等。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难度适中的、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反之,自我效能感低的高职学生往往设置不符合自身实际能力的学习目标,选择难度高的任务,遇到困难容易退缩,选择难度低的任务,却又不愿付出努力。因此,正确地认识自己和提升自我效能感对于高职生学习动机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教育者要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使高职生敢于面对自身学习动力不足的困境,善于发现高职生特质、提升积极情绪、优化学习风格,促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方法不当等外界因素而非个人能力不足是导致成绩不高的主要原因,,提高自我效能感,激发自身学习动力,不断提升自己能力,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F.Strack,M.Argyle,&N.Schwarz.Subjective well-being:An-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M].New York:Pergamon.happiness is frequency,1999:119-139.
  [2]刘湘玲.高职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习投入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8):1181-1185.
  [3]玄洁.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学习心理的培养策略[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33):46-47.
  [4]刘一村.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学习心理培养策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5]郑雪.积极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