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中职教育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

作者:徐光胜
  [摘 要] 有人说:中职教育是七分管理,三分教学。可见,管理在中职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班级管理呢?从管与理两方面论述了班级工作既要“管”,又要“理”,要將两者有机结合。
  [关 键 词] 班级工作;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3-0170-01
  所谓“管理”,顾名思义,既要“管”,又要“理”。所谓“管”,即规范、约束,它带有强制性,要求学生的行为要符合一定规范、准则,否则,将会受到惩罚;“理”即引导、梳理,它带有导向性,主要是教育学生要有规范意识,要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二者虽然性质不同,功能各异,但在班级管理中却是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管”能为教学提供纪律保证,“理”能为育人提供方向、目标。一个管理优秀的班级,往往是将二者和谐统一的结果。
  一、首先,班级工作要靠管
  (一)管是实现教学目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能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证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面对来自不同家庭,有不同思想状况、不同文化基础、不同个性特征、不同行为举止的几十个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约束其行为,在班级授课制的形式下,什么教学目标都难以实现。只有严加管教,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育不是万能的,适当的处罚则是必须的
  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关法律来保障班主任的处罚权,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就班级管理方面予以立法,给班主任一些处罚权。否则,班主任管不了,或不敢管,久而久之,班级成了一盘散沙,学校声誉越来越差。目前,一些中职学校招生难,与这方面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三)管是处理突发事件的有效方式
  大家知道,足球场上,运动员负伤了,随队医护人员不是在场地马上对其治疗,而是先采用冷敷的方式,减少运动员的痛苦,待抬离场地后,再加以治疗。班级管理也是这样,有时,事情一时很难了断,也必须先管起来,然后再作处理。比方说,课堂上,学生为一点小事打起来了,如果要处理这件事,势必影响上课,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这时,老师往往会严厉地说:“你俩先停下来,下课后再处理,如果谁先挑起事端,就先处理谁。”这种方法,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却能让教学顺利进行,,不至于使更多的学生受到影响。
  二、班级工作要靠理
  一提到理,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班级管理要靠说服教育,要以理服人,不能一味地压制。不错,但这只是“理”的一个表现,是从“管”的对立面来理解“理”。我认为,作为“理”,更多地应该表现在梳理、引导上,即教师应教给学生要有规范意识,要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做人。
  (一)教师应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规范意识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宗教有教义,组织有章程。没有任何约束的地方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的,因此,每个人都应有规范意识,并自觉地遵从并维护。
  (二)教师应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学生科学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古语说得好:“授人以画,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说,则终身受用无穷。”还有一句我们常说的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些,都说明了方法的重要性。因此教师的“理”,应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本职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
  (三)教师应在工作方法方面给予学生科学指导,让学生学会做事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学校表现比较活跃或是担任过班级干部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开拓性强,交际也较广;而那些在校期间只顾闷头学习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基本上缺乏开拓性,其社交圈子也小。因此,在校期间对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今后学生的发展前途。为此,教师应在工作方法方面给予学生科学指导,培养学生的办事能力。
  (四)教师应在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注意引导,让学生学会做人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没有个性的存在,就没有鲜活的人的发展,就没有创造性人才的出现。班主任在处理班级或做学生工作时,要始终坚持尊重学生个性、积极发现和充分培养学生个性。当然,我们在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要让学生有大局观念,整体意识。长大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身处怎样的地位,都能识大体、顾大局,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综上所述,班级的“管”与“理”是班级工作中不可缺少而又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不“管”不“理”则学生散乱,班不成班;“管”而不“理”,一味高压只能是使学生口服心不服;只“理”不“管”,空口说教,也必然苍白无力;只有“管”严“理”顺,才能真正把班级带好。
  参考文献:
  覃信华.班级工作中的“管”与“理”[J].教学交流,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