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高职院校实训室(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

  [摘 要] 校内实训室建设应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各专业发展前景和目标,注重项目的必要性和成效性,加强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强“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
  [关 键 词] 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成效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9-0140-01
  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训教学最基本的依托和物质保障,是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因此,要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加强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建设。
  一、校内外实训(室)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2014年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领导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一)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
  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必须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校企合作是必由之路,“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是关键要素,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并面向人的全面发展的课程改革是核心,实训基地建设是实施改革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
  (二)满足高职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
  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专业技术课程改革,其教学内容要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要对接工作流程,需要引入企业应用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流程,确保教学内容的新、实、用并涵盖职业标准。要选用案例、理实一体化、现场教学等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提高课程的有效性。这些要求必须创新机制、创造条件、创设情境。
  (三)落实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必然选择
  高技能人才首先须具备履行岗位职责所要求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培养,实习实训设施设备、环境氛围是基本条件。建设什么样的实训基地、如何进行建设、建成何种实训基地,是近年来潜心研究和创新实践的重要课题,并由此形成了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现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思想、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高职院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成果。
  二、校内外实训(室)基地的建设思路
  (一)创新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
  采取新建、改建、扩建等形式,创新校内的实训基地功能。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是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宗旨,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生产实训为手段,建成工位充足、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资源共享、集教学、科研及技术服务器于一体的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些功能应该包括:(1)提供各个专业进行系统的、规范的高技能实训。(2)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3)能为校内外各个工种的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提供服务。(4)能为院、市、国家的各种技能大赛提供服务。
  (二)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础
  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只有立足校企双赢,制订和完善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制度,建立健全包括运行机制、利益机制、激励机制等在内的长效机制,才能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功建设并良性运转,成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校内真实工程场所。
  三、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成效分析
  (一)建成了功能完备、优势互补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目前,学院共有2个国家级、8个省级实训基地,建立优质的“立体化”基地446家,其中“校中厂”6家、“厂中校”11家,每学年接收实习实训学生达15450人次,为企业家开展四技服务项目年收入813万元。可使学生在校内接受良好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搭建了“学院—企业群”产学合作平台,建立了与校内实训基地功能互补的校外实训基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办学活力。
  (二)强有力地支撑了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
  科学建设、良性运转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得益于实训基地建设的促进,各二级学院获得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等若干教学成果奖,2017年我院主持的国家职业教育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教育部验收等。
  (三)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专门能力训练、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有利的條件。在机械类、电气类、模具类等具有对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中,合格毕业生“双证书”率近100%。利用校内外实训(室)基地,近几年我院学生参加全国和省市举办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计算机程序设计、三维建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各种技能竞赛屡获各级各类大奖。
  高职院校校内外实训室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高职院校为主体,政府、企业共同参与,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与努力,才能够建成和完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个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多功能结合体,要能够发挥作用,还必须依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科学高效的现代化实训室管理手段。
  参考文献:
  [1]刘成君.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5(4).
  [2]刘守义,阮艺华.高职院校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思路[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