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无锡 214153)
[摘 要] 介绍了现代学徒制的开展背景,通过再认识,将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汽车车身修复专业中的应用实践思考: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步骤、人才培养模式框架设计、人才培养过程的专注、育人模式创新推进等。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车身修复;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4-0160-01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现代学徒制的试点政策已逐渐推开,成为当前我国职教研究中的热门话题。现代学徒制教育改变了“以传授单一技能为主”的传统学徒制,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已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本文针对我校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进行应用探究。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背景
(一)政策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标
国家和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意见》等文件,并推出了相关地区和企业作为试点,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加强企业参与职教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产教融合,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吻合度。
(二)企业所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生产力
现代学徒制试点关键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很重要,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是保障,吸引企业关注学徒制人才培养,进行相关投入、参与、孵化,共研计划和人培,共育学徒制人才,课程置换,工学交替。
(三)教学所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挥棒
加强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学计划的执行,校企根据试点要求与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共同管理。制定学徒制教学方案,制定评估标准,对学徒工配备师父、评估人员,尽可能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校企共同实施考核评价。
(四)学生所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原动力
通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专业试点,融合传统学徒制教育因素,高度深化校企合作,相对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是一种递进关系。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适应岗位的能力,是学生的期望和成长所求。
二、现代学徒制的再认识
(一)与传统学徒制的区别
现代学徒制與传统学徒制的相同点均是以职业实践为中心组织教育内容,经过严格的技术训练,注重能力的培养。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差异性主要是学习结果好坏的评价标准不同、学习的方式不同、学习的知识类型不同。
(二)现代学徒制与一般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区别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侧重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形式。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前通常会安排一定时间、周期到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提高专业能力。
而现代学徒制不仅建立在二者基础上,还关注了在工作过程中的身份与权益保护、“雇佣”关系、学徒综合能力等,同时侧重人培过程中行业作用的发挥。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汽车车身修复专业中的应用实践
我校车身修复专业被无锡市列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根据汽车行业用人需求及人才培养要求,我校与无锡东方集团在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置换校企课程、共建基地、共育人才、共同开展技术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一)按部有序,扎实推进学徒制实施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本专业中的应用主要通过遴企业、定工种、选学生、配人员、设框架、育人才等步骤,通过遴选优秀的企业和专业,在学生人数、层次、年级、企业师傅、评估老师、质控等方面进行有效推进和着力实施。
(二)统筹框架、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灵魂,是教学计划安排、课程标准制定、实训基地安排等教学条件的基本前提,是教学安排、教学过程组织的基本依据,尤为重要。通过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构建课程体系,可以凸显企业和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三)狠抓细节,注重人才培养过程
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校企共同制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统筹框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共同研究教材内容,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校企开发资源,来源实践,通过“做中学,学中做”提升质量;校企开发内容,回到实践,进行验证,服务生产实践。
(四)成果呈现,推进育人模式创新
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汽车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得到了加强。课程置换,师资交替,通过职业标准、技能考证、学生能力、师资提升创新,实施工学结合,教师提高了技能,企业节约了成本,培养出了零距离上岗的学生,实现了三赢。
本专业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需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意想通过省、市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不断完善制度设计、各类保障、证书颁发、质量监控等方面,分步将所有专业课程着力推进,助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堂模式改革,以提升专业的整体办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若蕾.具有广东特色的“234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职教论坛,2014(4).
[2]孟迪云,赵芳.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