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背诵一些概念,考取高分,而是让这些即将走上社会的学生能用科学的思想认识社会现象,洞悉社会发展规律,进而保持超前的意识,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所以,高中政治教学一定要体现时代特色。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时代特色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高中思想政治内容也紧跟时代步伐,呈现了一些新鲜的社会现象,作为一线高中政治教师,如何在新形势下抓住时代脉搏,引导学生强化社会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了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调整教学观念,注重书本知识与时政结合 由于受一些具体制度的约束,长期以来,许多高中政治教师教学程式化倾向严重,只注重教学模式而忽略学生的感受,教学一潭死水,难有成效。要知道,我们要的不是分数,而是学生正确分析、判断社会现象,增强自身政治素质的能力。为真正实现这一目的,高中一线政治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密切关注社会新闻,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时政相结合,用课本中的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锻炼他们敏锐的洞察力和思想觉悟。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地引入时事政治或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一些社会消极现象,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使学生明辨是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看问题的方法。对一些像3·15晚会中曝光的现象或有些突出的国际问题,都可以引入课堂,让学生充分讨论,他们也会很感兴趣。这样在明辨真理的过程中,高中生的对社会的理解、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而且我认为,课外搜集资料与课堂上讨论问题,也是还课堂于学生的一种有效策略。 二、教学方法应与时俱进,适合时代节拍 政治课本身逻辑性较强,内容广泛,要想让学生感兴趣,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才会释放出政治课堂的生命与活力。 例如,在教授《我们的民族精神》一课中《探索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这一环节时,我就让学生课外分组收集资料,在课堂上以不同方式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他们有许多各自不同但相当精彩的表现:有的学生找出了岳飞、郑成功、林则徐、文天祥等一位位历史上民族英雄的事迹,向大家诠释民族精神;有的学生下载了“九八”抗洪救灾的视频,以解放军战士用红色洗脸盆托举起婴儿的壮举,并配以《为了谁》的音乐,向大家展示血浓于水的民族精神;还有些学生向大家展示了“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感人事迹,让大家充分理解“楷模”的含义。政治课堂就这样被渲染得精彩纷呈,大家在课堂中彼此都深深地感受到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是学校教育的拓展和深化,学生最终都要走向社会,政治课堂教学就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室中,而要走进社会实践的大课堂。所以,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就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引导高中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学校也应该改革课程结构,为学生搭建实践的舞台,全社会也要共同关注,充分理解高中生的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资源和良好的实践环境。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炼,高中生就会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并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积极思考社会的需求,对自身发展产生紧迫感,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健康成长,为日后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而自觉提高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 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也能够拓宽课堂教学的范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政治教学的实践意义和其所具有的时代性特点。 四、让社会热点问题走进高中政治课堂 热点时事是活跃课堂氛围的“调味剂”,它将书本知识转化成生活中的真实示例,会让政治课堂更具时代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时政材料的代表性、针对性和教育性,灵活取舍,把国内外发生的各种社会热点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如,社会保障、反腐倡廉、房价调控、医疗改革、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教育改革等社会热点问题,都可以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另外,一些身边的“乡土新闻”也可以走进政治课堂,比如,老百姓的宅基地问题、近年来农村废旧薄膜的污染问题等,都可以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讨论。由于切切实实都是些自己身边的现象,有利于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学生也会更感兴趣。 总之,只要我们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就一定能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与进步,实现高中政治的教学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