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有效倾听能力的策略研究
2015-03-29 | 所属栏目:教师心得 | 点击:次
洪玉凤 摘要:本文就培养小学生有效倾听习惯从以下几方面阐述:欣赏鼓励,激发倾听兴趣;示范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倾听习惯;强化训练,发展学生良好的倾听能力。以期重视课堂倾听的有效性,建构充满灵性的数学课堂,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有效倾听 能力培养 策略研究 新课程下,孩子变得活泼胆大,课堂变得活跃,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然而,“热闹非凡”的课堂上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爱说话的学生多,认真倾听的学生少;很多同学喜欢自己说,不喜欢倾听别人说;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谁在说,怎么说的,而往往忽略了说的内容,这种倾听能力影响了交流的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以下倾听误区: 一、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倾听存在的误区 1.倾听=听课 我们平常所说的听课是指简单的用耳朵听。听课时,学生如果不融入兴趣、思维、感情等主动性因素,即使认真到一字不落的程度,也只是被动听课,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还会出现“耳边风”的现象。倾听则不然。听力和理解是它的基本要素,因此教师授课时,不能满足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认真状”,要对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等进行大胆创意,引导学生最大程度地处于积极的倾听状态,以提高授课和听课效率。 2.能听=会听 这个问题上,传统教学存在三大失误。其一,从来没有认真界定“能听”与“会听”两个概念,或混为一谈,或避而不谈,缺乏深入研究。其二,一般来说,倾听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当学生进入学校时,他们几乎都是能倾听的。许多教师便想当然地认为学生都会听课。因而,学生还没学会如何听课,老师的讲课早已开始了。其三,院校在培养师资力量时,疏忽了让未来的教师们学习如何教学生进行正确听课的方法。正是这些失误,从根本上阻碍了教师授课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3.举手=在听 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我,这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不会倾听又怎能获取别人思想中的精华呢?静观热闹的课堂,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在老师激励的话语下,学生的小手如林,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可当老师指名一个学生回答时,有的学生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有的学生则仍高高地举着手,期盼着下一个表现机会。而至于别的同学回答什么,回答得怎样,似乎和自己毫无关系。以至于出现学生回答的问题竟然是“鹦鹉学舌”,重复着前面同学的答案。 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有效倾听能力的策略 从实践角度来审视数学课堂教学,找出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来消除数学课堂教学倾听中的不合理性,建构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效交往。在数学课堂中,师生双方既是言说者又是倾听者,不是一方只作为言说者,或只作为倾听者,而应是双方相互倾诉、相互倾听、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一)欣赏鼓励,激发倾听兴趣 1、言语激励 及时表扬正在倾听的孩子,如,“你听得最认真”“你把别人说的话都听懂了,真了不起!”“你听得可真仔细。”激励学生参与到倾听中来。也可抓其善听的“闪光点”进行褒扬:“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2、荣誉激励 做惯了学生,如有机会转换一下角色,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因此,在课堂上,专门设计一些判断题,改错题,巧铺地砖或合理租车等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再根据学生的表现,评出“小医生”、小小评论家”、“小博士”、“小小设计师”等。这些荣誉称号对孩子们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所以,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教师从内心流露出的理解和欣赏,对正在倾听的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 (二)示范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倾听能力 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1)洗耳恭听,捕捉教育契机 随着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因此,教师自己要先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欣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努力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力的偏差、创新的观点、有价值的批评。 (2)察言观色,帮助学生解惑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倾听能力,还必须具备敏锐的分辩能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这样才能捕捉到教学过程中稍纵即逝的、极有开发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教学《商不变性质》时有一学生提出:“老师,我们发现这个规律不对,24÷5=4……4 (24×2)÷(5×2)=4……8,这两个式子就不相等。所以24÷5≠(24×2)÷(5×2)”学生一个人的问题通过小组集体讨论的方式酝酿后,质疑了教师和另外同学,从中学生不但学会了“猜想——验证”的探究方法,而且还拥有一种“心中悟出始知深”的感觉。 (3)真情流露,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回答时,可以用面部表情,各种手势来表示感情。有时,对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就如同说:“我关心支持你”。竖起大拇指、OK的手势、放松的动作或简单的招手等,都可以把承认、接纳和关心的信息传达给学生。此外,当学生的行为使教师愤怒,使老师感到伤心时,教师尽可能地真诚和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感情,包括具体地说明自己生气的行为及其确切的后果,以及后来教师有什么感受。如老师可以说:“上课时你们讲话(令人讨厌的行为),打乱了我的讲课(后果),我感到很痛心(情感)”。教师表达的这种信息在师生之间造成了一种亲切感,没有强制的味道,使课堂成为和谐的大家庭。 2、引导点拨,学会方法 (1)专心致志地倾听 教师告诉学生倾听时应该全神贯注,不东张西望,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听人讲话,一边玩东西或想别的事情,写作业等。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礼貌.具体可以这样指导:在听同学的发言时,猜猜要发言的同学会说些什么?找找他们有没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而后仔细想想同学的发言讲的重点是什么?他要说明的观点是什么?最后再想想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在倾听同学发言时,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洞察他们这种想法的由来。 (2)谦虚细心地倾听 无论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完整,听仔细。要认真倾听发言者的每一句话,听清他们说话的语调,注意他们的体态语言。在同学发言有错或语无伦次时,一定要耐心倾听,即使不同意对方意见或认为再说下去没有任何价值,也要礼貌地等待对方把话说完。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如果自己在发言时同学们不听会怎么样?真正懂得倾听是一种礼貌,是尊重和理解。 (3)换位体验有约束地倾听 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倾听能力,对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各项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投入、专注地倾听时,便能够吸收知识,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活动开展起来也十分顺利。因此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同伴或他人的讲话,要尊重别人,做到有始有终,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述,做出评价。 (4)“看法+原因”式评价 在倾听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常思考:别人说的话,哪些地方讲得不错,哪些地方还有不妥。如果让我来说,我会怎么安排。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看法+原因”的方式进行评价。如“我认为……因为……”或“我有不同的看法……”等。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老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化了的要求。如要专心,无论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每一句话;要耐心,不随便插嘴,特别是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同学把话说完了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细心,要学会评价其他同学的发言,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让学生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三)强化训练,发展学生良好的倾听能力 1、以小组活动为阵地,强化倾听的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过程。聆听别人的交流才能从中发现、发散、创新乃至创造。实际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说,而忽视听与记,以至于让学生重复一下别人的想法也做不到。因此,在数学课堂上,经常设计一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安排有效的训练,以便充分发挥小组这个阵地,强化学生倾听的方法。 2、以专项训练为依托,培养倾听的专注力和记忆力 学生听的能力、听的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必须经过长期反复地训练。因此,在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后,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安排专门的倾听训练,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善于倾听。 专项训练可以是听后复述,这种训练可以使刚刚接受到的信息,引起的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强化,加深印痕,防止遗忘;可以是听答训练,在数学课中,常用的训练方法就是教师口述判断题或选择题,让学生听后判断或选择;可以是听辩训练,争辩的基础是认真地倾听,学会在听中思考,在争辩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3、多奖励,形成有效倾听的和谐氛围 (1)注重激励与评价 在课上教师要注意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时表扬那些认真倾听的学生,树立榜样,并予以适当奖励,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形成一种向上进取的氛围。一个有着深厚语言素养的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将他的学生牢牢地吸引,并诱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的倾听情愫。 (2)激励方式因人而异 要鼓励那些自以为是的学生,鼓励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鼓励那些心存疑虑、敌意、态度冷淡的学生,更要鼓励那些出类拔萃的学生。在一节课上,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小博士!”边说边竖起大拇指,学生满意地坐下了。“再仔细点,你一定能做出来的!”我看到学生眼中闪现的是自信。“你一定在认真想了,老师再给点时间,你一定能说出来的!”学生的眼珠子在转动着…… 鼓励能激发出学生内心的倾听意识,将被动的倾听完全转化为主动的倾听,这种形式的倾听意识的培养,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持之有效的,这会改变这名学生的看法与见解,甚至会改变他们的一生。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善用激励与评价,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主地去听,也让每个孩子的心灵微笑。 总之,倾听是把金钥匙,它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锤炼学生倾听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能力。在数学课中,教师要有一种正确的心态,耐心地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诚心地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反复抓。“冰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光,相击而发火花”,教师应与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点与面的关系,共同营造师生和谐,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文献 ①《非常教师——优质教学的精髓》,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②《灵性课堂与生命激情》,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单位:浙江省建德市石屏中心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