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下高中物理素质教育的思考
2014-12-04 | 所属栏目:教师心得 | 点击:次
素质教育是一种让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主要包括智能素质教育、品德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和专业美感素质教育等。 2.负担重,阻碍创造性发挥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未出生时进行胎教,孩子刚会说话了就上学前班,孩子正式上学了又上奥数班、舞蹈班等,学校为了提高其升学率在教学制度上,加长上课时间,减少课余时间,频繁组织考试,老师为了出成绩对学生施加题海战术等等,无形之中,孩子的学习负担在增加,当外部对孩子施加的压力超过了自身的承受力,就造成了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超负荷运行,当孩子被学习压得喘不上气来时,哪里会有精力和时间去创新呢,压力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变主动为被动应付,降低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造成影响,而在培养创造力的总原则下开发智力,是减轻学生学多悟少的负重的有效方法;加大情商教育的投入是减轻学生内心压力的有效手段,此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学习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规划也是“减负”的有效措施,对学生实施“减负”后,难免会空余不少时间,所以学校还应及时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如搞一些科学制作,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创造能力等。 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结合课本内容,向同学介绍一些中外杰出的物理学家如何在科学崎岖的道路上攀登,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如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邓稼先,他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在物理方面有深厚的造诣,当选择是留在国外安逸的生活,还是回国在建一个完整的实验室的情况下艰苦奋斗时,他选择了后者,他排除万难,1950年毅然回祖国效力,参加和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为现代化而创造的动机,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科学地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潜能、智慧的充分开发。 2.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提高其创造观察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所授课题,创设刺激思考的情景,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努力倡导师生平等,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想法和问题,敢于质疑课本,敢于跳出传统思维,让课堂上充满积极的创造气氛,创造性思维既需要扩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考,又需要集中思维找出最佳方案,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经常进行这样思维的扩散与集中训练,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论证,使学生水平逐渐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