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板书是一门学问,也是实施教学的一门直观表达的艺术。教学板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教学用具(黑板或投影片)上以书面语言或符号的形式,给予学生视觉上的书面信息或符号信息,进行表情达意、教书育人的活动[1]。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要求、重点、难点,运用直观性原则,精心设计文字和图表,构成一个合理的完整的画面,就能够以简洁、概括的形式,对教师的讲解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引领学生有效地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使教师课堂口语表达的效果得到强化。? 因此,板书对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维、发展智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在计算机没有普及的时期,教师为了让板书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板书设计上已作过很多努力,如使用挂图、投影、彩色粉笔等。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打破了传统的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最具吸引力的现代化手段。在课件中,怎样设计板书,才能把更多的信息以恰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更好地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这就要在课件的制作上下功夫。? 从传统的教学手段到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教师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设计、制作课件,将播放效果,近似于粉笔书写的效果。也就相当于传统教学手段中的板书设计。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播放的内容和形式一定要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 1 课件中的板书设计? 教师教学,首先要有先进的教学思路,并在语言、板书等环节以及各环节的相互配合下得以实现。在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中,同样应该体现这样的教学思路。? 1.1 主板书和辅助板书? 板书分为主板书和辅助板书。主板书是教学思路的骨架、主干,要能够表现教学的中心内容;辅助板书则是反映教学内容中一些零散知识,是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或根据学生反馈,随机出现的板书。辅助板书是对主板书的具体补充或辅助说明,在传统教学中,一般可随写随擦或择要保留。? 在多媒体教学中,也得有主干,即主板书。而且主板书的播放要一直伴随教学进程。讲解完一部分内容后,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现思路的画面,即主板书。最能发挥多媒体作用的,就是辅助板书。限于黑板的面积和书写花费的时间,在传统教学中,辅助板书不可能写得太多,否则,就会影响主板书。用粉笔书写辅助板书,需要及时擦掉,费时费力还污染环境。在多媒体中,可以通过链接、动作设置等实现辅助板书。可以方便快捷地运用图片、动画丰富辅助板书。通过动作设置,十分容易地去掉辅助板书内容。例如介绍近代原子结构理论时,就能够把相关图片、实验原理、实验结论等充分展示出来。 1.2 板书、板演和板画过程? 教学板书一般有板书、板演和板画3种形式,传统教学手段中板书就是教师写在黑板上的文字;板演是教师在黑板上推导公式、演算例题等;板画是教师在黑板上画的各种图形、符号和表格等。? 由于多媒体演尔往往像电影一样,画面一闪而过。这就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点记不住、写不下来,重点知识点还没有完全理解就过去了,致使课堂教学效果欠佳。这种现象的出现,完全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方式问题。? 为了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识记速度,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可以放慢多媒体的播放速度,通过动作的计时来调整;字幕的出现可用打字机的动画形式。这样就使学生有时间做笔记和思考[2]。? 对于公式的推导,不要一次性打出公式,然后再去解释,而要有推导过程。在推导中,也要像粉笔书写那样,一个字母,一个符号地逐一呈现。切忌所有内容和盘托出在屏幕上,使学生首先感到困惑,影响学习兴趣,导致思维混乱。? 对于图形,如果需要体现形成过程的,就要模仿成画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领会和记忆。例如,在讲解胶团的结构时,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只能采取挂出图片,然后从胶核开始,一层一层逐一讲解的方法;我们曾试图在黑板上绘出形成过程,但效果很差,不能把胶团的动态过程展示出来。在多媒体课件中,我们可以通过动作设置,模仿胶团的形成过程:从胶核开始,经过电位离子的吸附形成胶核、反粒子再吸附以后形成胶粒,最后再吸附一层反离子,形成胶团。仅通过三十余个动作设置,就能实现这一教学过程。这样学生不仅认识了每一层的名称,还认识了形成过程。对胶团结构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就很容易掌握其性质。? 1.3 适当点缀?
在板书中,对于重点内容的标题、关键词语可以采用颜色、字体的变化,通过填充、闪烁等功能给予强化。传统板书中只能使用彩色粉笔,但在多媒体中,不仅可以有颜色的强化,还可以通过标注、动作和填充效果强化。这无疑是多媒体的另一大优势。? 好的板书设计,还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更是民族文化的熏陶。多媒体课件中,我们可以随意选择字体,通过加粗、倾斜、大小等格式的变化,使版面艺术化。而对于粉笔书写,一个人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讲演又书写得很艺术。在这一点上,多媒体从技能方面弥补了粉笔书写的不足[3]。? 1.4 引言、总结的板书? 引言一般是复习原有知识,引出新知识。在传统教学中,这样的内容都是以教师提问、学生思考的形式进行,然后,教师总结、设问引出新问题。在课件中,我们可以把问题打在屏幕上,可以通过动画展示问题。? 在讲解完一部分内容后,要有小结。小结部分可制成独立的一页,只需列出相应的标题即可,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起回顾、总结,同时打出总结内容。这样在复习过程中突出重点,并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让学生对主题思想能很好地把握[2]。 2 板书与讲解? 使用传统媒体教学时,教师一般是边讲边写,学生边听边记。手脑并用,听觉视觉同时配合发挥作用。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播放与讲解要同步,对于教师讲课,一般是先讲解,紧跟着播放字幕[4]。? 个别问题,可以先出字幕后讲解。讲解与字幕的出现,看似没什么原则性关系,但对教学效果影响却很大,它和人的思维密切相关。如果总是先出现字幕,后讲解,就会出现“念”课件的现象。例如,关于原电池的组成,我们可以直接打出装置图,然后讲解;也可以换一种方式,每个仪器设备都逐一打出,边给出边组合在一起,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装置图。这样符合我们实际操作的程序,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课堂教学中的指示杆,也有很强的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Powerpoint中的“铅笔”工具,突出显示授课进程。重要的词语、知识点还可以描绘一下,这样可增加听课的现场感,学生易于参与其中。? 从根本上讲,学生是现代教学媒体应用的最大受益者。但学生能否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学得多、快和好,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通过语言、配合辅助板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比如一些结论的得出,教师一定要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把结论归纳出来,然后投影给出文字叙述。这时屏幕上的文字,对学生就会起到加深认识和记忆的作用。再比如,讲解例题时,每板演一步,都要分析下一步的计算方法,引导解题思路,而后再给出字幕。? 3 应当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软件中有很多动画形式,色彩也很丰富,还可以配加很多声音,使课堂气氛活跃,趣味性强。但课堂教学中,切忌使用过多的媒体效果,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虽然多媒体教学,可以很方便地展示很多信息,可以将前沿知识从多角度展示,但也不能无选择地堆砌,令学生眼花缭乱。使辅助板书成为庞大的“万花筒”,学生理不出头绪,造成很大的学习负担。? 制作一个符合学生认识思路的课件,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与黑板上的板书相比,花费的时间会更多;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材体系、知识点,熟知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还要搜集图片、动画等各种资料,把这些资料进行符合认知需要及知识结构的编排与制作,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得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等的使用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灵活运用工具,使专业知识在多媒体课件中得到良好展现。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备课,就是从事一个影片的编辑工作。? 总而言之,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用屏幕替代黑板,使用绿色、高效的板书形式。只要我们精心制作符合实际的课件,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播放,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