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教师心得 >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贯穿于新课程教学的益处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 “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职业学校的种植专业学生,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认识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家长的认识问题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职业学校迫切需要解决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目前,在各个学校教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很多学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创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如进行各种形式的集体辅导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咨询、利用学科教学进行渗透等。在这些形式中,利用学科教学进行渗透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功效持久、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下面我就利用种植专业基础课农业生物技术学科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教学活动设计。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即如何从提高学生认识、情感与行为技能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需要,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发展,教学应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创造性的培养。
  (2)课堂管理与课堂心理环境。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与管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课堂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教育,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潜在的影响。和谐、合作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则会大大一直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管理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技能,包括如何有效地控制学生在课堂的行为,维持课堂秩序,如何运用表扬、批评、激励学生的学习等。 
  (3)学习困难生辅导。由于个别差异的存在,以及教学上的某些弊端等原因,在班级里总有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提高自信与学习技能,以及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与兴趣,是课堂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之一,其运作模式是→明确对象→了解情况→沟通情况→热情鼓励→树立信心→因势利导→适度期望→体验成功。
  二、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种植专业课中的具体措施
  (1)在课堂上要保持愉快的心境。教师积极的心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进入兴奋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课堂上学生的活跃程度和教师的面部表情、声音语调有着直接的关系。老师保持愉快的心境可以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课堂知识吸收率高。
  (2)要有时代的敏感性和创新思维,要对学生充满真情。现在的学生接受新事物快,总是试图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他们希望老师能理解他们,和他们产生共鸣,成为他们可以倾诉心声的伙伴,为此,教师要有开放的心态、广泛的爱好、创造性的思维、善于向学生坦露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事物的真实?看法。
  (3)掌握必备的心理辅导技能。包括了解心理问题,了解心理辅导的一般过程,与家长等其他教育资源的沟通合作技能等。依据现代的教学发展性目标,教育要促进人的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所交学科知识,而且要了解学生各种心理发展规律,学会观察他们,评估他们的发展水平并及时加以辅导。
  (4)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由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和学生学的心理环境两部分组成。课堂心理环境表现为融洽或冷漠、活跃或沉闷、和谐和紧张等形式,良好的心理环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深远的影响,那么教师应如何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呢?
  (1)要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人格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的精神力量,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高尚的道德修养、深厚的知识积累、优良的性格气质。因此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加强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性格,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

  (2)要营造融洽的师生情感氛围。营造融洽师生情感氛围的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老师平时要多接触学生,以平易近人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种在平时建立来的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课堂上良好的师生情感。

  (3)要尽量使用幽默的语言。幽默在保持心理健康上有着独特的功效,教师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就犹如心灵的催化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求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主体意识的重要表现,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动怀疑、探究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5)培养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使自己的个性变得更加自信,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对学生来讲,成功本身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那种成功的感觉,所以我们教师应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给与正确的引导和培植,同时也要考虑造成的不良后果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加强对职业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自己所学的专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使他们在学习中充满动力,充满希望。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做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做战胜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总之,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作为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及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