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4-09-12 | 所属栏目:教师心得 | 点击:次
一、我国教育投资的主要问题 二、政策建议 (1)加强我国教育投资的法律调控,完善各种监督机制,保障教育投资落实到位。义务教育法体系的日臻完善,为出台并实施提高义务教育财政重心的措施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可以建立完备的教育投资法律规范,引导和促进个人教育投资、民间资本进入教育市场。也可以期望通过教育捐赠法的出台,建立完善教育捐赠事业的发展机制。只有明确各方面的投入义务与责任,规范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行为,将教育投资管理的全部活动纳入法制轨道。在当前财政资金比例增长不大的前提下,增设教育专项资金新渠道,拓宽财政性教育收入来源,开征教育税和发行教育公债应该予以研究其实施的可行性。(2)集中投资,重点发展基础教育。国家必须优先保证基础教育的发展,尤其要确保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运用财政转移支付功能使我国的公共教育投资向农村倾斜。针对投入严重不足的农村地区,《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大投资,扩大规模,提高培养质量。(3)推进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要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凡符合国家有关部门法律法规的办学形式都可以大胆试验。(4)中国教育筹资资本化的方式选择。发展教育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可取的选择。但应定位于一种介于真正的产业投资基金和公益性的教育基金会之间的机构。一方面,具有资本市场运做的职能,将捐赠、教育债券资金、彩票收入等集中管理,投入资本市场运做,实现保值和增值,另一方面,可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投资于教育的外围产业,但目前不应投资于一般的教学事业以期盈利。当前操作简便、直接可行的方法是发行国家教育债券和教育彩票。 成立教育银行也是一种可取的选择,但应定位在开发银行的类型上。从金融机构的分类上看,开发银行一般不以赢利为首要目标,但也有严格的成本效益核算,主要从事中长期开发性信贷业务,有科学的项目评估和成本效益管理体制。 |